第101章 持续改进,追求卓越(1 / 2)

加入书签

暮春的细雨如银针般斜斜洒落,将穿越乡镇浸润得宛如一幅水墨画卷。老槐树的枝叶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槐花被雨水打落,星星点点地飘落在青石板路上。李思成站在“育英楼”的回廊下,金丝软甲外罩着深灰色的油纸伞,黄铜怀表的表链在衣袖间若有若无地闪烁。看着雨中依旧坚持用算盘演算的学生们,他深知,这场教育变革的征程,才刚刚迈出第一步。

“李总!教师满意度调查结果出来了!”张明远骑着二八自行车冲进院子,车筐里的铁皮喇叭被雨水浇得哑了声。他怀里紧紧抱着一摞厚厚的调查表,裤腿上沾满了泥点,“大部分老师对教学氛围很满意,可......”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神情有些犹豫。

“但说无妨。”李思成收起油纸伞,伞骨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接过调查表,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字迹,突然眉头一皱——在“教学设备”一栏,数十个红圈格外醒目。生物老师吴明远用钢笔重重写道:“显微镜倍数不足,学生连细胞结构都看不清;化学蒸馏罐密封性差,实验安全隐患极大!”

就在这时,黑燕从房梁上轻盈跃下,皮衣上还挂着水珠:“李总,王氏集团又有动作!他们黑进了咱们的采购系统,把教学设备订单改成了农用化肥!”她将冒着青烟的平板电脑摔在石桌上,屏幕上“采购成功”的字样正诡异地扭曲变形。

“好个釜底抽薪之计!”李思成冷笑一声,金丝软甲下的指节捏得发白,“通知财务,启动‘暗度陈仓’计划。明远,你即刻动身去省城,联系当年的老工厂,定制一批符合1982年样式的改良设备。记住,既要瞒过外人的眼睛,又要满足教学需求!”

三日后,省城老机械厂的车间内,油污与铁锈的气息扑面而来。张明远握着吴明远手绘的改良图纸,与满脸络腮胡的车间主任王铁牛激烈争论。“你这图纸上的蒸馏罐加了双层密封?”王铁牛用扳手敲打着图纸,“1982年根本没这技术!”

“王主任,您看这个。”张明远从怀里掏出个黄铜怀表,表盖内侧刻着“王氏精密仪器厂1979年制”,“当年你们厂可是给中科院做过特种仪器的,这点改良对您来说岂不是小菜一碟?”他压低声音,“而且......这单生意,我们出三倍价钱。”

王铁牛的眼睛瞬间亮了,扳手重重砸在工作台上:“好!但得按我的规矩来。三日后半夜交货,地点在城西废弃的粮库。”

然而,交货当晚,大雨倾盆。当张明远带着车队抵达粮库时,却见仓库大门洞开,里面空空如也。“不好!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他猛地转头,只见远处的公路上,几辆黑色货车正载着设备扬长而去,车斗里隐约可见王氏集团的标志。

“追!”张明远跳上卡车,司机一脚油门踩到底。雨刷器疯狂摆动,却依旧看不清前方的道路。突然,前方货车急刹,几个黑衣人从车上跳下,手中拿着自制的燃烧瓶。“他们想毁了设备!”张明远抄起车上的铁棍,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天空中响起震耳欲聋的引擎声。黑燕驾驶着改装的直升机从天而降,探照灯扫过战场。“接着!”她抛下几捆绳索,张明远眼疾手快,套住一辆货车的车轮。货车顿时失控,在泥地里打滑,车上的设备箱被甩出,重重砸在地上。

“保护设备!”张明远带领众人冲上前,却见黑衣人已点燃燃烧瓶。千钧一发之际,吴明远突然从斜刺里杀出,手中挥舞着自制的灭火器——那竟是用老式保温瓶改装而成。泡沫喷溅间,火焰被扑灭,设备箱完好无损。

当车队终于返回穿越乡镇时,晨曦初露。李思成站在镇口,望着满身泥泞却满脸坚毅的众人,心中涌起一股热流。“各位辛苦了!”他打开设备箱,改良后的显微镜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这些设备,不仅是教具,更是我们对抗资本霸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