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口碑传播,吸引人才(1 / 3)

加入书签

暮春的晨风如同母亲温柔的指尖,携着清甜的槐花香与湿润的泥土气息,轻轻抚过穿越乡镇的晒谷场。老槐树舒展着虬曲的枝干,嫩绿的新叶在枝头簇拥生长,宛如层层叠叠的翡翠,偶有几缕雪白的柳絮从叶间飘飞而出,恰似春日遗落的梦幻诗篇。尚未开嗓的蝉儿藏在叶丛深处,偶尔试探性地发出几声低鸣,与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相互交织,谱写出一曲充满生机的晨之乐章。

李思成立于新落成的“育英楼”顶层,金丝软甲外披着洗得发白却依旧笔挺的的确良衬衫,腰间的黄铜怀表在柔和的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随着他的呼吸微微晃动。他俯瞰着操场上,学生们正专注地用算盘演练数列,阳光洒在他们认真的脸庞上,折射出点点希望的光芒。前几日与王氏集团那场惊心动魄的“学术攻防战”虽已平息,但余波正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向着教育江湖的深处不断扩散。

“李总!镇口来了辆吉普车!”张明远骑着叮当作响的二八自行车疾驰而来,车筐里的铁皮喇叭随着颠簸疯狂摇晃,发出刺耳的声响。“车上下来个戴金丝眼镜的,说是从省城来的!”他的话音刚落,远处便传来汽车引擎的轰鸣声,惊起屋檐下刚筑起新巢的燕子。这些灵动的小精灵叽叽喳喳地在低空盘旋,翅膀掠过青瓦,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李思成快步走下青砖台阶,只见一位身着笔挺西装的中年男子正扶着车门。那人怀中紧紧抱着个皮质公文包,镜片后的目光警惕地扫过墙上褪色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标语,眉头不禁微微蹙起:“您就是李思成?我是市重点中学的生物教研组长吴明远,听闻这里在搞‘复古教育’,特来一探究竟。”他的皮鞋重重地踩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与周围村民穿着布鞋行走时的轻柔脚步声形成鲜明对比。此时,一阵微风拂过,路边的野花欢快地摇曳着身姿,送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芬芳,仿佛在热情地欢迎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吴老师请随我来。”李思成侧身引路,带着他穿过飘着淡淡墨香的教室长廊。透过木格窗,英语老师王婉清正用算盘珠耐心地教学生们记忆单词拼写,清脆的算珠碰撞声与学生们的跟读声此起彼伏;历史老师陈守正的课堂上,学生们正全神贯注地用皮影戏演绎商鞅变法,道具是用庙会剩下的红绸和竹篾精心制作而成,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吴明远的脚步渐渐放缓,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窗外几株柳树垂下细长如丝的枝条,在风中轻轻摆动,仿佛也在为课堂中的精彩演绎伴舞。

行至实验室,化学老师赵玉衡正带着学生们用陶罐蒸馏艾草,袅袅蒸汽升腾而起,将墙上用粉笔绘制的元素周期表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这是......”吴明远凑近细看,发现蒸馏装置旁还摆着本手抄的《八十年代民间药方集》,里面夹着学生们认真记录的实验心得,字迹工整,还画着不少可爱的小插图。实验室的窗台上,摆放着几盆学生们亲手栽种的绿植,嫩绿的叶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泽,叶片上滚动的露珠,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绿宝石。

“吴老师觉得如何?”李思成递过搪瓷缸,里面泡着新采的野菊,金黄的花瓣在水中轻轻舒展,散发出淡雅的香气。“我们这儿没有电子显微镜,却能让学生在灶台边理解化学原理;没有智能白板,倒把知识都刻进了孩子们心里。”他的话音刚落,黑燕突然如一道黑色的闪电从房梁上倒挂下来,皮衣上沾着电路板碎屑,眼神中满是焦急:“李总!王氏集团黑进了我们的人才报名系统,把所有简历都改成了‘宠物饲养员招聘’!”

吴明远手中的搪瓷缸险些落地,却见李思成不慌不忙地掏出个老式收音机改装的遥控器,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无妨,启动‘飞鸽传书’计划。”顷刻间,乡镇各处的黑板报开始更新,粉笔字工整有力地写着:“诚聘天下名师,共铸教育传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