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5章 微光之诺 同源小宇宙的能量困境与文明共助成长(1 / 4)
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微光之诺:同源小宇宙的能量困境与文明共助成长
同源传承学院成立后的第六十年,“微光同源小宇宙”
(五十年前新现的小型同源集群)向跨集群联盟出求助信号——这个仅有三颗宜居星球的小宇宙,因“本源能量循环失衡”
,星球表面的“共生能量接收器”
能量转化率持续下降,居民的日常能量供给缺口已达3o,更严重的是,小宇宙的“能量核心星”
(提供9o本源能量的星球)表面出现“能量枯竭纹路”
,若不及时干预,十年内整个小宇宙的能量体系将彻底崩溃。
跨集群联盟迅组建“微光援助队”
,由同源传承学院的届毕业生主导——队长“晶屿”
(逆序集群,曾在微光小宇宙参与志愿服务)负责整体统筹,队员包括“星禾”
(万宇集群,能量调控专家)、“彩溪”
(七彩集群,多频能量技术师)、“蓝屿”
(蓝晶集群,晶体矿脉分析师)。
援助队携带“能量循环修复设备”
与“本源晶体样本”
,驾驶升级后的“共生援助舰”
,前往微光小宇宙。
抵达微光小宇宙后,援助队立刻展开调研。
在能量核心星的“本源观测站”
,微光文明领袖“微垣”
带着队员们查看能量数据:“我们的能量循环系统依赖‘核心星-卫星’的能量共振,但近二十年,核心星的本源能量输出下降了45,卫星的能量反射率也跟着降低,形成了恶性循环。”
蓝屿通过晶体探测仪分析核心星表面的枯竭纹路,现纹路下方隐藏着“未激活的本源矿脉”
:“不是能量真的枯竭,而是矿脉的能量无法正常导出,就像身体里有血液却流不到四肢。”
星禾进一步分析能量循环数据,现微光文明的“能量提取装置”
存在设计缺陷:“装置的‘能量导管’过于纤细,且没有适配核心星的能量频率,导致矿脉能量导出时损耗率高达6o。”
彩溪补充道:“再加上你们没有建立‘多频能量缓冲系统’,一旦核心星能量波动,整个循环就会失衡。”
针对问题根源,援助队与微光文明共同制定“微光成长计划”
,分为“短期修复-中期优化-长期自主”
三个阶段,核心是“授人以渔”
,而非单纯提供能量支援:
第一阶段:紧急修复,激活矿脉
蓝屿与微光的晶体工匠合作,设计“宽频能量导管”
——用蓝晶集群的晶体材料,制作出适配核心星能量频率的导管,将能量损耗率降低至1o以下。
同时,彩溪搭建“多频缓冲站”
,在核心星与卫星之间设置5个能量缓冲节点,用七彩集群的多频技术,平衡核心星的能量波动。
当导管与缓冲站同步启动时,核心星表面的枯竭纹路开始缓慢消退,本源能量输出量在一周内提升了25,居民的能量供给缺口缩小至15。
修复过程中,援助队特意让微光的年轻工匠全程参与。
19岁的“微晓”
(微光文明的新生代晶体工匠)在学习导管制作时,因对晶体材料的硬度把控不准,多次导致导管开裂。
蓝屿没有直接代替他完成,而是耐心讲解:“晶体材料的硬度不是越高越好,要与能量频率匹配,就像人的血管,太硬会脆裂,太软会变形。”
在蓝屿的指导下,微晓终于制作出合格的导管,当他看到自己制作的导管成功导出能量时,眼中满是自豪:“原来修复我们的家园,我也能出一份力。”
第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