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无奈…(2 / 6)
奇怪,但本质上依旧是民族意识,似乎并不需要刘荣进行过多干涉。
但刘荣却清楚地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华夏往后两千多年的路,几乎每一个不该走的岔路,每一个伤害华夏民族的绊脚石,都是源自外族。
甚至可以指名道姓的说:北方游牧民族。
——对于北方游牧民族,贯彻华夏上下两千多年的封建史,刘荣并不觉得这是坏事。
正所谓:国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在距离近现代两千多年前的公元前,华夏文明独自占据着亚洲东半部,若是没有一个像样点的对手,就很容易故步自封,走上歧路。
在后世,有这么一种有待商榷的说法。
说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几乎完全是以战争作为驱动力;
每一场战争,都会激发新的技术革新,每一个文明的首创,也都会激发该文明所在的地区,不得不强迫自己快速进步,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外部威胁。
尤其是后世,发生在近现代的两场世界大战,更是让这种说法甚嚣尘上,具备了不可撼动的坚实依据。
事实上,似乎也确实如此。
——在那两次世界大战前,准确的说,是西方掀起工业革命之前,人类文明花费数千年,所得到的发展成果,甚至都比不上那两场世界大战后,人类科技花费一年所得到的发展。
说的再具体一些,便是人类花了五百多万年,才从四肢着地的兽类,进化为了恐怖直立猿;
又花了十几万年的时间,才从直立行走的‘猿’,进化成了靠智慧统治世界的人;
而后,人类又花了五六万年的时间,将身上的草裙、兽皮换成了布帛,并从山洞、树洞搬进了自己动手建造的房屋。
再然后,人类花费了至少五千年,形成了足以被称为‘文明’的种群传承。
从猴儿,到有健全社会体系、保障基本人权的人类文明,花费了数百万年时间;
但从落后体制下的农业文明,发展到近现代科技文明,人类却只花了不足百年。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那句话,似乎是对的。
战争,确实是驱动着人类,不得不往前进步、探索的催化剂。
因为只有战争所带来的危机,才会逼的文明、政权不得不进步。
反之,若没有战争,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对手都没有,那再庞大的社会资源,也会被贵族用于奢靡享乐,而不是探索技术。
在这一点上,华夏文明,是有过血的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