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人力有时穷(1 / 5)

加入书签

    而在刘荣预想,或者说是展望当中,土地帝有制的进程,则大概率不会走向两个极端。

    ——消灭土地兼并,让全天下的农民,都不再变卖哪怕一亩地,是只存在于理想当中的极端乐观情况;

    这种情况,刘荣可以笃定的说:只要老百姓还手握土地拥有权,就百分百无法达成。

    除非土地帝有制,亦或是公有制彻底、全面落实,不再允许私人拥有土地;

    否则,只要手里有能卖的地,老百姓就总会有或主动、或被动变卖土地的那一天。

    至于另外一个极端——土地兼并达到巅峰,全天下的地都真的被刘荣,亦或后世的某代汉天子买下,也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场景。

    因为按照前文所提到的,刘荣推行土地帝有制的整个运行逻辑,就不难发现:土地帝有制,是能够有效扼制土地兼并的。

    在这套模式下,农民抗风险能力增高,变卖田产的频率、数量大幅降低,土地流通速度大幅放缓,最终导致土地兼并被显著扼制。

    既然能扼制土地兼并,那自然,不止是扼制了土地被豪强、勋贵兼并;

    也同样遏制了土地,被刘荣在内的往后每一代汉天子所兼并。

    总结而言,就是土地帝有制的推行,将直接断绝特权阶级兼并土地的可能,并顺带着,严重阻碍‘土地帝有制’的真正形成。

    原本,老百姓有极大概率、极高频率被豪强、官僚做局;

    一旦被做局,就要损失几十亩地,甚至全部的一百亩地;

    但刘荣推行土地帝有制后,豪强、官僚做局逼迫农民变卖土地变得无利可图,概率、频率便会随之无限趋近于零。

    原先,一百个农民变卖土地,可能有九十九个都是被豪强联合官僚做局;

    而在土地帝有制问世后,这九十九个人都不再会被做局,都不用再变卖土地。

    即便是剩下的那一个并没有被做局,而是真的需要变卖田产应对危机的倒霉蛋,也不再需要变卖几十亩,甚至全部的一百亩地了,而是只需要卖几亩应个急。

    卖出去的田,还会被刘荣借还给自己,继续免费种,生活完全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绝不会因为这一次变卖田产的举动,而陷入‘田越少越穷,越穷越卖田,越卖田越少’的恶性循环。

    总计而言,便是农民变卖土地的频率,将减少九成九以上;

    变卖土地的数量,更是在九成九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降低为原先水平的千分之一以下。

    具体来说就是:原先,一个有一千户农民的乡村,每年都要有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