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最不是办法的办法(1 / 6)

加入书签

    一县之地的老财主,就别想着能清空某个农民的地了——一百亩田,好几百万钱呢,食邑千户的勋贵都轻易拿不出来。

    闻名一郡的豪强,也别想着能买下连接成片的地了——数千上万万钱,压根儿不是这个级别的豪强玩儿的转、拿得出来的。

    哪怕是天下数一数二,随时能拿出上万万钱的巨富,一次性所能买下的土地,也不过是几十户农民的农田而已。

    全天下排得上好的大富豪、大资本,拿出所有得流动资金,结果只能清空几十户农民;

    你管这叫土地兼并?

    还没完。

    还远远没有结束。

    除了抬高‘收购土地’的门槛和成本外,这每亩五万钱的天价,还能显著提高地方豪强,针对底层农民做局的难度。

    道理很简单。

    一亩价值一万钱的地,被当地豪强和贪官污吏合谋,动用市场手段压倒五千钱,是不难实现的;

    让一个农民,因一场人为制造的变故,而不得不面对一笔五千钱左右的硬性支出,也同样是不难达成的。

    二者一结合——豪强与官僚合谋,打压地价,再人为创造万钱以内的硬性支出,迫使农民贱卖一两亩地,是基本没什么操作难度的。

    这套模式,甚至是可以每隔几年就玩儿一次的。

    每次都让农民卖个两三亩地,花费几十年、两三代人的功夫,把农民彻底清空,使其沦为佃农——正是华夏封建历史上周而复始,不断出现的真实底层写照。

    但五万钱的价格,却让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五万钱的硬性支出,如何制造?

    要知道在当今汉室,便是失手杀了人,只要受害者家属愿意调解,赔偿金都不会超过五万钱!

    若是身份卑贱些的人,如游侠懒汉之类,更是万钱就能买到一条人命!

    如此背景下,地方豪强哪怕是勾结官僚,费尽心机,好不容易把农民逼到不得不变卖土地的地步;

    结果农民一咬牙一跺脚,拿出一亩地来买,直接到手五万钱。

    五万钱!

    什么概念?

    按照如今的粮价,够买两千来石粮食,够一家五口吃十年!

    哪怕是算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布等其他生活开支,这五万钱的买地款,也足够支撑一个农户家庭,坐吃山空至少三年。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