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艰难的过程(4 / 6)

加入书签

   尤其关键的是:土地帝有制,几乎不可能因为王朝更迭、三百年王朝周期律而‘人亡政息’。

    从问世的那一天开始,土地帝有制,就将成为往后,每一个华夏封建王朝最核心的国策,最不容置疑的国家根基、根本。

    任何试图撼动这一制度的个体或群体,都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而土地无法再成为特权阶级敛财的媒介,又会倒闭特权阶级,将精力放在其他方面。

    ——当贵族无法从农民嘴里抠食儿,会如何抉择?

    当然不是放弃贪婪、放弃敛财,而是另外找一个方向。

    历史经验告诉刘荣,在后世新时代,当农民被国家全方位无死角的保护起来之后,特权阶级只能把目标,放在商业和科技邻域。

    而在这个时代,刘荣有十足的把握笃定:无法迫使农民变卖土地,无法兼并土地的地主豪强、贪官污吏,必然会把敛财目标,放到工商业。

    当然,不是后世那种大规模、高精尖的商贸和轻重工业;

    而是专属于这个时代的,不限规模的贸易,以及低成本投入、低技术难度的手工业。

    对于刘荣,对于华夏文明而言,这无疑又是一大利好。

    一方面,特权阶级不再嚯嚯农民了,农民得以安心种地,国家稳定自然是连上好几个台阶。

    就连王朝寿命都会被大幅延长——哪怕比不上八百年宗周,也必然能突破三百年王朝周期律的魔咒。

    另外一方面,特权阶级的贪婪,非但不会破坏汉家现有的工商业,反而还会刺激工商业大踏步向前发展。

    原因很简单;

    特权阶级嚯嚯农民,那是专盯着农民的地;

    老想着把农民的地巴拉到自己碗里,再租给农民自己种,里外里算下来,就等于白让农民每年拿出一部分收获,作为租种田地的租金。

    但特权阶级投入工商业,却会是另外一种逻辑。

    ——特权阶级嚯嚯农民只盯土地,是因为种地赚不了大钱,尤其无法短时间内赚大钱。

    粮食不值钱,值钱的是土地!

    但工商业,值钱的既不是作坊,也不是工匠,而是生产出来的商品。

    所以,特权阶级嚯嚯农民,是专盯着生产资料嚯嚯,老想着掌握生产资料;

    但在工商业,特权阶级却只会追逐利益,并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的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