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生态进化论:从技术霸权到共生文明的产业跃迁(2 / 2)

加入书签

在重塑人类的创新伦理。

凌云科技与竞争对手共同投资的半导体工厂在合肥封顶。这座采用5纳米工艺的晶圆厂,将同时为六家竞争企业代工芯片。"传统思维认为这是养虎为患,"陈默在奠基仪式上致辞,"但摩尔定律的放缓告诉我们,单打独斗已无法突破物理极限。"工厂的智能管理系统显示,通过共享产能,每家企业的芯片研发成本降低了41%。

在深圳前海的生态孵化基地,237家初创企业正在"星云架构"上开发应用。其中一家做农业无人机的团队,将自动驾驶算法改造成了精准播种系统,误差率控制在3厘米以内。这种跨领域的创新裂变,每天都在生态系统中发生。陈默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实时更新的生态贡献榜,排名第一的竟是一家只有8个人的AI算法公司。

(五)未来镜像

2042年的上海科技馆里,小学生们正体验"生态构建"VR游戏。在虚拟的未来城市里,他们需要平衡能源、交通、医疗等系统的关系,任何一个环节的过度扩张都会引发系统性危机。讲解员指着游戏后台的复杂算法说:"这就是基于当年凌云科技'星云架构'发展出的文明模拟器,现在用于全球可持续发展决策。"

月球基地的全息通讯画面里,地球与月球的技术生态正形成闭环。月球上的氦-3开采设备采用了地球上200多家企业的技术模块,而月球的低重力环境又为新材料研发提供了独特场景。这种地月共生的技术网络,让当年的"龙头之争"显得如此渺小。

陈默的量子计算机仍在推演着更遥远的未来。当人类文明扩展到太阳系尺度时,单一星球的技术霸权将彻底失去意义。在浩瀚的宇宙生态里,每个文明节点都只是数据流中的一个涟漪。他想起多年前那个陆家嘴的下午,当各家巨头还在为联盟主导权争执不休时,窗外的黄浦江上,无数艘货轮正昼夜不息地编织着全球贸易的网络——那才是文明最本真的样子,在差异中寻找共生,在流动中创造价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