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秦枫的谈判技巧:一场逆转乾坤的商业博弈(3 / 5)
/p>
“营业外收入”?秦枫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关键词。他清楚地记得,宏业科技的财务总监在介绍这笔补贴时,明确说明这是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具有可持续性的政府补助,应计入“其他收益”科目,而非“营业外收入”。“其他收益”是新会计准则下单独列示的项目,用于核算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这部分收入更能体现企业持续经营所带来的收益,对评估企业盈利能力更为积极。而“营业外收入”则通常核算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具有偶发性和不可持续性。
一个是“其他收益”,一个是“营业外收入”,看似只是会计科目的细微差别,但在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模型中,这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如果将这笔200万元的补贴计入“营业外收入”,资方的风控模型在计算企业核心主营业务收入、持续盈利能力等关键指标时,就会自动剔除这笔款项,从而可能导致对宏业科技真实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误判。秦枫立刻想到,资方风控部门所谓的“偿债能力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很可能就是源于这个错误的会计处理!
这个发现让秦枫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仿佛在漆黑的隧道尽头看到了一丝光亮。他立刻调出宏业科技提供的财务报表电子版,果然,在利润表中,这笔200万元的政府补助清晰地列示在“其他收益”项目下。那么,资方财务部门为何会在核实回复中写成“营业外收入”呢?
秦枫分析,这极有可能是资方财务人员在处理宏业科技提供的原始凭证时出现了操作失误。或许是宏业科技提供的银行回单摘要信息不够清晰,或许是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理解不够透彻,又或许仅仅是录入系统时的一个笔误。但无论原因是什么,这个小小的“操作漏洞”,在资方高度自动化、模型化的风控审批流程中,被放大了,最终导致了宏业科技被错误地评定为“高风险客户”。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秦枫的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但他并没有立刻兴奋地打电话给李军报喜,也没有冲动地去质问资方。他知道,这只是他的初步判断,他需要确凿的证据来证实这一点。而且,如何利用这个“漏洞”,以何种方式与资方沟通,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迫使他们重新评估并恢复合作,这才是接下来最关键的博弈。
秦枫首先给宏业科技的财务总监打了个电话,再次确认了这笔政府补助的性质和正确的会计处理方式,并请对方将相关的政府批文、银行进账单、以及公司的会计凭证扫描件再次发送给他,确保信息的准确性。财务总监在得知情况后也大为震惊,表示公司绝对是按照会计准则正确处理的,并承诺立刻提供所有证明材料。
拿到宏业科技发来的清晰扫描件后,秦枫又仔细核对了资方那份《财务尽职调查补充资料清单回复》的扫描件,确认了“营业外收入”这一错误描述的存在。铁证如山!
现在,秦枫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决策:如何利用这个发现?是直接指出资方的错误,要求其更正并重新评估?还是以此为筹码,进行一场更具策略性的谈判?
秦枫深知,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虽然在道理上站得住脚,但很可能会让资方感到难堪,尤其是在他们已经做出“取消合作”的决定之后。风控部门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和判断,很可能会找各种理由搪塞,甚至坚持错误,拒绝承认失误。那样一来,不仅无法挽回局面,反而可能激化矛盾。
“迫使资方重新提供服务”,这才是最终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纠正错误”的层面,而是要让资方意识到,坚持这个错误的决定,对他们自身而言,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损失。秦枫的大脑开始飞速构思谈判的策略和话术。他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一个能够让资方愿意坐下来重新审视这个项目,并且有台阶可下的方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