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太行青牧:从大山走向世界的生态牧歌(1 / 5)
沪上传捷报,初心再启程
手机屏幕暗下,秦枫深深吸了一口太行山夜晚微凉的空气。青贮饲料发酵后的独特酸香,混杂着泥土与青草的清新,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收获的甜蜜气息,萦绕在鼻尖。身后,是“太行青牧”展销中心明亮的灯光,将“太行青牧”四个鎏金大字映照得熠熠生辉,也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仿佛与这片生养他的土地紧紧相连。
上海的订单,是“太行青牧”成立以来接到的最大一笔来自一线城市的订单。这不仅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是对他们坚持生态养殖、品质优先理念的最好肯定。秦枫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但眼神中更多的是沉静与思索。他知道,这绝不是终点,甚至连中途站都算不上。这只是“太行青牧”这艘满载着乡亲们希望的航船,刚刚冲破迷雾,看到远方灯塔的第一缕光芒。
“秦书记,都安排好了!屠宰场那边保证按最高标准来,张厂长亲自盯着,分割、检疫、包装,每一个环节都不会马虎。第一批明天一早就能装车发往上海。”合作社的骨干,也是秦枫的发小,王磊快步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秦枫点点头,拍了拍王磊的肩膀:“老王,辛苦你了。上海是个大市场,但也是块试金石。我们的牛羊肉,能不能在那儿站稳脚跟,就看这第一炮能不能打响。品质,永远是我们的生命线,一点都不能含糊。”
“放心吧秦书记!咱‘太行青牧’的牛羊,吃的是山间草,喝的是山泉水,肉质那是没得说!再加上咱们严格的屠宰加工流程,肯定能让上海的消费者满意!”王磊信心满满。
秦枫望向远处墨绿的山峦轮廓,夜色中,太行山像一头沉默而威严的巨兽,守护着这片土地。他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也伴随着沉甸甸的责任感。“满意只是最低要求,我们要追求的是惊艳,是口碑,是让‘太行青牧’成为上海市民心中高品质牛羊肉的代名词。”
回到简陋但整洁的办公室,秦枫没有丝毫睡意。他摊开一张巨大的中国地图,手指在太行山的位置重重一点,然后缓缓移向东方,落在了上海。上海的订单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让他对“太行青牧”的未来有了更清晰、更宏大的规划。
二、深耕供应链,夯实基础功
上海订单的顺利交付,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整个“太行青牧”合作社都沸腾了。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参与合作社的热情更高了。但秦枫却敏锐地意识到,随着订单量的激增,现有的供应链体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首先是养殖端。虽然合作社已经整合了周边几个村庄的养殖户,但分散养殖、标准不一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养殖户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在饲料配比、疫病防控等方面仍有侥幸心理。秦枫知道,要从根本上保证品质的稳定和可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是必然趋势。
“我们要建自己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在合作社的扩大会议上,秦枫提出了这个大胆的设想,“集中养殖,统一管理,科学饲喂,严格防疫。这样既能保证出栏牛羊的品质稳定,也能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
这个提议在初期遭到了一些老养殖户的反对。他们习惯了传统的散养模式,担心集中起来不自由,也担心投入太大,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秦枫没有强迫,而是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带他们去邻县已经成功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参观学习,算经济账,讲市场前景。他承诺,合作社将承担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并提供技术指导和统一的饲料供应,养殖户只需要按照合作社的标准进行日常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叔,婶子,咱不能只看眼前这一点利益。散养虽然自由,但品质不稳定,卖不上价,遇到疫情更是血本无归。标准化养殖,听起来投入大,但长远看,风险小了,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