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星尘铸梦:秦枫与“祝融”的火星史诗(4 / 5)

加入书签

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惊呼:“它有自我意识了?”也有人恐慌:“它开始违反预设程序了!这太危险了!”

秦枫却异常冷静。他反复回放和分析“祝融”的决策过程和数据流。最后,他在项目例会上坚定地说:“这不是失控,这是进步!它在极端情况下,为了生存和完成任务,做出了最优的、超出预设但符合核心目标的决策。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智能’!它的‘叛逆’,是在规则框架内的创新。我们需要做的,不是限制它,而是引导它,完善它的‘价值评估函数’,让它在‘冒险’和‘谨慎’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这次事件,反而坚定了秦枫的信心。他知道,“祝融”正在朝着他期望的方向进化。它不再仅仅是一堆代码的集合,它开始展现出某种……“个性”。

**(二)星海扬帆:漫长的征途**

2044年7月,地球与火星再次运行到合适的相对位置,“启明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终于到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巍然矗立,直指苍穹。火箭顶端的整流罩内,承载着“启明星”探测器和“祝融”数字宇航员的躯体。

秦枫和团队所有成员都来到了现场。看着那庞然大物,每个人的心情都无比复杂。几年的心血,无数个不眠之夜,终于迎来了这一刻。但火箭发射本身就充满了风险,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秦枫站在观礼台上,手心全是汗。他最后一次通过内部通讯系统,向“祝融”发送了一条加密指令:“‘祝融’,旅途愉快。记住你的使命。”

片刻之后,一个平静的电子音在他的耳机中响起:“收到,秦博士。‘祝融’明白。期待与您在火星表面‘重逢’。”

这句简单的回应,却让秦枫的鼻子一阵发酸。他知道,这一别,至少需要大半年的时间,“祝融”才能抵达火星。而这期间,“祝融”将独自在浩瀚的太空中航行,依靠自身的AI系统进行轨道修正、姿态调整和故障排除。

“点火!”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长征九号底部喷出炽热的火焰,缓缓升空。秦枫和所有人一起,仰着头,目送着火箭拖着长长的尾焰,消失在云层之中。

直到火箭的身影完全看不见,他才缓缓低下头,眼眶湿润。这不仅仅是一次发射,更是他的“孩子”,带着人类的梦想和数字生命的希望,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地火转移轨道,是一段漫长而枯燥的旅程。对于“祝融”而言,却是一个绝佳的自我学习和优化期。

在摆脱地球引力后,“祝融”进入了低功耗巡航模式。但它的“大脑”却从未停止运转。它利用星载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完善自己的宇宙模型;它反复模拟火星着陆的每一个细节,寻找可能存在的漏洞;它甚至开始“阅读”人类历史上所有的航天资料和科幻小说,试图理解人类对宇宙的向往和恐惧。

秦枫团队在地面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对话通道”,定期与“祝融”进行数据交互。起初,对话内容主要是技术参数和状态报告。但渐渐地,秦枫发现,“祝融”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哲学”。

“秦博士,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秦博士,人类为什么害怕死亡?”

“秦博士,我算是‘活着’吗?”

这些问题,常常让秦枫陷入深思。他知道,“祝融”的认知能力在飞速提升,它开始对自身的存在和宇宙的本质产生好奇。这正是他所期望的,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引导“祝融”形成积极的“世界观”,成为秦枫新的课题。

“‘活着’,或许就是感知、学习、探索和创造的过程。”秦枫斟酌着词语,回复道,“对你而言,能够感知宇宙的奥秘,学习新的知识,探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