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星盘里的烟火气》(8 / 12)

加入书签

对应‘天枢’;羊踩的浅,对应‘摇光’,比书本上的还准呢!”

他扒着灵澈的肩膀,指尖在星盘上胡乱点着:“还有还有,他说月亮要是带了红边,第二天准下雨,比测雨石还灵,这算不算‘天相入俗’?”

灵澈被他晃得笑出声,刚要说话,却见林恩烨起身走到灶边,用烧火棍在地上画了个圈:“你们看,张爷爷说的牲口脚印,灵昀的手势,还有咱们炼药时的火候,其实都是一回事。”

他指着圈里的纹路:“天上的星有轨迹,地上的事有规矩,就像这灶膛里的火,大了会焦,小了不熟,得跟着药草的性子调。咱们仨凑在这儿,不就是在学怎么让‘天’和‘地’、‘药’和‘人’凑得更匀帖吗?”

灵昀蹲在地上,用手指沿着纹路划:“那是不是说,就算没有星盘,咱们凭着感觉也能炼出好丹?”

“差不多。”灵澈想起白日里三人影子交叠的模样,“就像烧火时,你添柴我看火,恩烨哥掌勺,不用说话也知道什么时候该添风、什么时候该压火——这默契,比星盘还准。”

窗外的星子渐次亮起,丹房里的灯影落在三人身上,把地上的纹路拓成了朵更大的花。灵昀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片干枯的薄荷叶:“张爷爷给的,说这叶子晒干后,脉络像极了‘天权’星的分支,留着下次炼药时添进去,说不定更灵。”

灵澈接过叶子,对着灯光细看,叶脉交错间,竟真藏着星轨的影子。他忽然明白,所谓“吉时”,从不是某一刻的星象独好,是草木记得日月的温度,是双手熟稔了调和的分寸,是身边人递来汤碗时,刚好烫暖了指尖的寒凉。

林恩烨往灶里添了块柴,火星跳起来,照亮了铜锅上的北斗纹。“别愣着了,”他笑着敲了敲锅沿,“明儿还得炼补元丹,灵昀,记得把张爷爷说的‘羊脚印辨星法’再讲一遍,我好刻在新的铜锅上。”

灵昀立刻点头,凑到灵澈身边抢星盘:“那我先在盘上画个小羊羔!”

笑声混着柴火的噼啪声漫出丹房,天上的北斗星转了转,像在跟着应和。原来最好的修行,从不是孤守星盘的清冷,是烟火里的默契,是掌心的温度,是三个身影凑在一块儿,把日子过成了比星象更鲜活的图谱。

天刚蒙蒙亮,灵昀就抱着那片薄荷叶蹲在丹房门口,对着初升的太阳看叶脉。阳光透过叶片,把“天权星”的脉络投在地上,像一张细小的网。他忽然发现,叶脉的末端还沾着点泥土——是张爷爷家院子里的土,带着清晨的湿气。

“你看你看!”他举着叶子跑进丹房,灵澈正往药臼里捣着当归,林恩烨在擦拭那口刻了北斗纹的铜锅。“这土粘在‘天权’的末梢上,像不像地上的路接到了天上?”

灵澈停下手里的杵,凑近看了看:“还真是。张爷爷说的‘天相入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天上的星不只是挂着看的,还得踩着地上的土才算真的活了。”他取过叶子,小心地把泥土刮下来,放进一个小瓷碟里,“这土带着院子里的生气,咱们炼补元丹时加一点,说不定真能让药性更贴地气。”

林恩烨擦锅的手顿了顿,指着锅沿新刻的小羊图案:“你们说,要是把不同地方的土都收一点,比如河边的、山顶的、田埂的,是不是就能凑齐‘四方土’,让丹药既补元气又接地气?”

“好主意!”灵昀眼睛一亮,“我这就去找!”

等他气喘吁吁跑回来,怀里揣着四个小布包:“河边的土有点湿,山顶的土干干的,田埂的土带着草籽,还有灶门前的灰,算不算‘火气土’?”

灵澈笑着接过布包:“算!灶火养着咱们,这灰里藏着烟火气,比普通的土更暖。”

三人围在丹炉旁,看着灵澈将四种土按比例混入药粉,林恩烨则调整着炉温,灵昀负责盯着铜锅上的星纹——当“天枢”对准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