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蒲公英茶话(1 / 3)
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老槐树浓密的枝叶,在村口的小院里洒下斑驳的光影。
院中的石桌上摆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采来的蒲公英,翠绿的茎和叶上还沾着晶莹的露珠,微风一吹,带着淡淡的青草香气。
苏瑶坐在石凳上,身旁的李墨正拿着一本笔记本,神情专注地准备记录。
苏瑶看向李墨,嘴角带着温和的笑意,耐心地解释道:“这个操作很简单,你仔细听,记不住的话还可以看看我给你示范。
先啊,得去田埂边、山坡上采新鲜的蒲公英茎和叶,要选那种看起来生机勃勃、没有黄叶和虫蛀的。
采回来之后,先放在清水里泡上几分钟,这样能把附着在上面的泥土和小虫子冲掉,然后再用流动的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确保没有一点杂质。”
她一边说,一边从竹篮里拿出几株蒲公英,放在旁边的水盆里演示着清洗的动作,手指轻柔地揉搓着叶片。
“洗干净之后,就把它们放进干净的锅里,加入适量的清水。
水量嘛,以刚好没过蒲公英为准,太多了会稀释有效成分,太少了又容易煮糊。
然后开大火把水烧开,水开之后转小火再煮个十分钟左右,这样才能让蒲公英里面的消炎、止痒成分充分释放到水里。”
李墨一边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一边时不时抬头看向苏瑶的动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及时提问:“苏瑶姐,那煮的时候要不要盖锅盖啊?”
苏瑶笑着点头:“当然要盖锅盖了,盖着锅盖能让锅里的温度保持稳定,有效成分也能更好地释放出来。
煮好之后,先把火关掉,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把煮好的蒲公英水过滤到一个干净的盆里,把蒲公英的残渣倒掉。
接下来就是等水放凉,一定要放凉到不烫皮肤的温度,大概和体温差不多,用手摸起来不觉得热才行。
如果温度太高就用,反而会刺激皮肤,加重不适。”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如果是小范围的红肿、瘙痒,比如夏天被蚊虫叮咬后起的小包,或者不小心被毛毛虫爬过引起的局部不适,就用干净的纱布蘸着放凉的蒲公英水,轻轻擦拭患处。
擦拭的时候动作要轻柔,不要用力摩擦,以免损伤皮肤。
每天坚持擦个三四次,一般情况下,一两天就能看到红肿消退,瘙痒减轻,很快就能见效。”
坐在一旁的张大爷这时也开口了,他手里拿着一个旧烟斗,烟斗杆已经被摩挲得亮,却没有点燃,只是时不时轻轻摩挲着烟杆,眼神中带着回忆的神色。
“苏姑娘,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以前的事儿了。
我记得几十年前,咱们村里有个老郎中,姓王,他也说过蒲公英能消炎。
那时候我还年轻,才二十多岁,经常上山砍柴、采药补贴家用。
有一次啊,我在山上砍柴的时候,不小心被一根带刺的树枝刮破了腿,伤口还挺深的,流了不少血。
我当时也没当回事,就随便找了点干净的叶子擦了擦。
可没想到,过了一天,伤口就开始红肿、疼痛,还慢慢肿了起来,走路都一瘸一拐的。”
张大爷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沧桑,院子里的其他人也都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他讲述。
“后来我实在疼得受不了了,就去找王郎中。
王郎中看了看我的伤口,没说别的,就拿着小锄头带我到村后的山坡上,采了些新鲜的蒲公英。
他把蒲公英的茎和叶摘下来,在手里揉碎了,然后敷在我的伤口上,还找了块干净的布条帮我包扎好。
他跟我说,让我每天换一次药,注意别让伤口沾水。
我按照他说的做,没过几天,伤口就不疼了,红肿也消了,慢慢就愈合了。
那时候我还问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