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如获至宝(1 / 3)

加入书签

暮春的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石板铺就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屋内靠墙的八仙桌上,摆着一只青花粗瓷碗,碗里盛着刚从后山采来的蒲公英,嫩绿的叶片上还沾着晶莹的露珠,浅褐色的根须缠绕交错,带着山野间特有的清新气息。

围坐在桌旁的,有鬓角染霜的老中医,有满脸好奇的年轻学徒,还有几位特意来请教草药知识的乡邻,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阿竹手中那株不起眼的蒲公英上。

阿竹身着淡青色布衫,袖口挽至小臂,露出纤细却有力的手腕。

她先是朝着苏瑶的方向望了一眼,见苏瑶嘴角噙着温和的笑意,轻轻点了点头示意她继续,心中的些许紧张瞬间消散。

她深吸一口气,清了清嗓子,指尖轻轻拂过蒲公英的叶片,那柔软的触感让她想起小时候跟着祖母在田间辨认草药的时光。

“咱们山里人常说‘靠山吃山’,这漫山遍野的草木,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大用场。

就像这蒲公英,大伙儿平时见了,或许只当是路边的野草,风一吹,白色的绒球散开,煞是好看。

可要是真懂它的用处,就知道这不起眼的小草,竟是一味能治病救人的好药材。”

阿竹的声音清甜柔和,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笃定,“之前有乡邻问我,蒲公英入药到底该用哪部分,是不是只能用叶子?今天我就仔细跟大伙儿说说,其实蒲公英内服的时候,全草都能入药,根、茎、叶各有各的用处,哪怕是开败的花,晾干了泡水喝也有好处,随便扔了实在可惜。

不过不同的用法,处理方式也不一样,得根据要治的病症来选,可不能马虎。”

说着,阿竹小心翼翼地从碗里取出一株蒲公英,将它平铺在掌心,用另一只手的指尖轻轻拨弄着,把根、茎、叶清晰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大伙儿先看看这根,”

她抬起手,让所有人都能看清蒲公英的根须,“刚采回来的蒲公英根,还带着些许湿润的泥土,这泥土得仔细清理干净,可不能图省事随便冲两下。

我祖母以前常说,草药的‘魂’藏在根里,要是根上的泥土没洗净,不仅会影响药效,还可能带着杂质,喝了对身体不好。”

她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旁边的小毛刷,蘸了点清水,小心翼翼地刷着根须上的泥土。

那毛刷是用马尾制成的,柔软又有韧性,既能把泥土清理干净,又不会损伤脆弱的根须。

“你们看,这根须看着细细的,可里面全是肉质,轻轻一捏,还能感觉到湿润的质感,这就说明这蒲公英长得壮实,药效也足。”

阿竹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一段蒲公英根,稍微用力按压,只见根的断面渗出一点点透明的汁液,“要是采到的蒲公英根捏起来干硬,断面也没什么汁液,那多半是生长的地方土壤贫瘠,或者已经过了最佳采摘期,药效就会差很多。”

围在桌旁的乡邻们都凑近了些,有人忍不住伸手想要触摸,阿竹便将手中的蒲公英递了过去,让大家轮流感受。

一位头花白的大娘接过蒲公英,仔细端详着根须,感慨道:“以前我总觉得这蒲公英根看着不起眼,没想到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

上次我家小孙子喉咙痛,我就采了些蒲公英叶子煮水给他喝,效果倒是有,就是慢了点,现在听你这么说,是我用错地方了?”

阿竹笑着点了点头,接过蒲公英,继续讲解:“大娘您说的没错,要是治喉咙肿痛、扁桃体炎这些上火的症状,用蒲公英根效果可比叶子好多了。

这蒲公英根的药效最足,尤其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比茎和叶强上不少。

咱们山里人上火了,老一辈的人都会挖些蒲公英根,洗干净煮水喝,喝个两三天,喉咙就不疼了。

还有身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