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o章 清晰认识(3 / 3)

加入书签

p>

除夕夜里,爆竹声中,一位老人咳得直不起腰,王庚诊断为肺痨,按常规方开了药。

苏瑶看过药方,添了一味"

冬虫夏草"

:"

他这病拖太久,得加点温补的,不然正气难复。

"

王庚恍然大悟,这味药虽贵,却是对症的关键——师父教的,从来不是刻板的药方,是"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的灵活。

多年后,苏瑶的弟子们遍布各地。

王庚在城中开了分馆,门前的匾额依旧是"

悬壶济世"

;张思贞回到乡下,教村民们用草药防治小病;最小的师妹则带着医书远赴边疆,将中原的医术传到了雪域。

晨露未曦时,苏瑶已拄着拐杖站在药圃边。

看着王庚指导新弟子辨识三七的纹路,张思贞在灶间熬制膏方的蒸汽里核对剂量,她鬓角的银丝在晨光中泛着柔光——这些曾连药碾子都推不动的孩子,如今已能独当一面。

前日有位患痹症的老妪来诊,王庚不仅准确说出她"

遇寒则痛"

的旧疾,还亲自为她艾灸关元穴。

那专注的神情,像极了当年自己为他示范针法的模样。

老妪临走时抹着眼泪说:"

苏神医,您的徒弟比亲儿子还贴心。

"

苏瑶望着王庚送老人出门的背影,忽然想起他初来时总躲在药柜后,连与患者对视都脸红,如今却能握着病患的手说"

别怕,我陪着你"

午后的阳光斜斜切进诊室,张思贞正在给孩童诊脉。

那孩子怕苦不肯喝药,他竟从怀里摸出颗甘草糖:"

先吃药,再吃糖,就像先吃苦瓜再吃蜜。

"

哄得孩子乖乖张嘴。

苏瑶在帘后看着,想起这孩子当年抓错药时,吓得把自己关在柴房哭,如今却能把枯燥的医理讲成童谣。

暮色四合时,药童来报,说师弟师妹们在整理新采的药材,现一味罕见的"

雪莲花"

,正围着图谱争论它的药性。

苏瑶缓步走去,见他们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里画着药材的性味归经,争执声里满是对医道的热忱。

她想起自己年轻时翻遍古籍寻找这味药的踪迹,如今竟有这么多年轻人接过接力棒,心里像被暖炉熨过一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