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5章 意味深长(2 / 3)

加入书签

王庚有些忐忑地看着师父,等待着点评。

苏瑶微微扬起嘴角,说道:“你今天做得不错。

问诊细致,判断病情也准确,和患者沟通的时候,能把专业的知识用通俗的话讲明白,让患者理解,这很重要。”

王庚听到师父的肯定,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不过很快又虚心问道:“师父,我在开药方的时候,还是有点紧张,担心剂量或者配伍有没有问题,您看这个方子……”

苏瑶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你选的方子是合适的,剂量也把握得不错。

不过,以后面对不同患者,还要考虑更多。

比如这个患者,脾胃气滞是因为饮食不节,后续除了服药,还要多关注他的饮食反馈,要是服药期间又忍不住胡吃海喝,药效也会受影响。

而且,脾胃病往往容易反复,得跟患者强调后续养护的重要性,不能只看当下这一次治疗。”

诊室里,王庚挺直脊背,专注聆听师父苏瑶的教导,手中的笔无意识地在处方笺边缘摩挲。

暮色透过斑驳窗棂,在师徒二人周身晕染出暖黄光晕,将苏瑶语重心长的话语,衬得愈意味深长。

“与患者沟通时,你能把专业内容掰开揉碎,用家常话讲明白,这是医者的‘仁心’。”

苏瑶望着王庚,目光里既有欣慰,又藏着期许,“患者不是医书里的病案,他们带着焦虑与痛苦而来,听懂了、放心了,气血都能顺三分。”

王庚闻言,指尖微微颤,想起患者离开时舒展的眉头,那种被托付信任的重量,又沉了几分。

话锋一转,苏瑶指向桌上的药方:“不过治病如弈棋,要算到三步之外。

这患者暴饮暴食伤了脾胃,气滞是标,食积才是藏在深处的‘暗棋’。”

她取过毛笔,在药方侧边添了几味药,笔锋游走间,像在王庚心上勾勒医道的轮廓,“神曲、山楂添进去,帮脾胃‘清道夫’,把积滞的食浊化一开,气机自通,止痛更彻底。”

王庚凑近看,墨香里的药方dden1y生动起来——陈皮、木香的理气之力,与消食药的化积之功,像两条溪流交汇,能漫灌干涸的脾胃。

他望着师父的笔,想起往日看苏瑶诊病,总能从平淡处见真章,原来每一味药的加减,都藏着对病因的层层拆解。

“师父,我之前只盯着‘气滞’,没看到食积这层根由……”

王庚声音涩,愧疚与求知欲绞在一处。

苏瑶却笑着摆手:“医道如登山,你今日看见山腰的云雾,明日才能望到山顶的日出。”

她指了指窗外渐浓的暮色,“就像这夜色,看着深了,实则是晨光的伏笔。

你今日漏看的,正是明日要补上的台阶。”

王庚望着窗外,暮色沉沉里,竟真似有微光在酝酿。

他想起初入师门时,抓药都会手抖,问诊不敢直视患者眼睛,到如今能独立辨证、从容沟通,不正是一步一坎走过来的?苏瑶添的那几味药,何止是治病,更是在教他“看病要挖根,用药要织网”

的医道逻辑。

“记住,药方不是死板的条文,是跟着患者的病因、体质‘长’出来的。”

苏瑶将笔轻搁回笔架,铜铸笔搁上的瑞鹤纹,在暮色里泛着柔光,“就像这鹤,能乘风而上,医者的药方,也要顺着患者的病机‘飞’起来。”

王庚重重点头,把“病机”

二字刻进心里。

此时暮色已深,诊室里的老座钟轻响,恍惚间,他仿佛看见无数个日夜后,自己也能像师父这般,从繁杂病症里拎出主线,让药方成为患者的“对症解药”

暮色漫过诊室门槛,王庚攥着今日病案,脚步却比来时轻快。

指尖摩挲过处方笺上的墨痕,师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