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苏瑶寻徒七(2 / 3)

加入书签

些前来医馆看病的病人诊断、开方。

每一次诊断,他都小心翼翼,仔细询问病人的症状,认真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思考最佳的治疗方案。

有一天,一位老者捂着肚子走进医馆。

张思贞赶忙迎上前去,将老者扶到椅子上坐下。

他轻声问道:“老人家,您这是怎么了?肚子哪里不舒服?”

老者皱着眉头,痛苦地说道:“我这肚子啊,一阵一阵地疼,还老是拉肚子,吃了东西也不消化。”

张思贞点了点头,他仔细观察老者的面色,现老者面色黄,舌苔厚腻。

他又为老者把了脉,脉象虚弱且迟缓。

张思贞思考片刻,然后对老者说道:“老人家,您这是脾胃虚寒,消化不良所致。

我给您开个方子,您回去按照方子抓药,吃几副应该就会有好转。”

说完,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一个药方,上面有白术、茯苓、山药、干姜等几味中药。

李伯在一旁看着张思贞的诊断过程,暗暗点头,心中对张思贞的表现十分满意。

在学习医术的漫漫征途中,张思贞恰似一叶扁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奋力前行,遭遇了诸多困难与挫折。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空气仿佛都被热浪凝固。

一位中年男子满面愁容地走进医馆,他身形消瘦,眼神中满是疲惫与痛苦。

张思贞赶忙迎上前,仔细询问症状。

男子诉说着自己近来时常腹痛难忍,食欲不振,夜间还盗汗不止。

张思贞不敢有丝毫懈怠,认真地为男子把脉,观察舌苔,而后根据自己所学,慎重地开了一副药方,满心期待能药到病除。

然而,几日过去,男子再次来到医馆,病情并未如张思贞所期望的那样好转。

男子苦笑着说:“张大夫,吃了您开的药,肚子还是疼,夜里也睡不好。”

张思贞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心中犹如被一块巨石重重压住,无比沮丧。

他看着男子离去的背影,满心自责,脑海中不断回放着诊断过程,却怎么也找不出问题所在。

但张思贞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深知自怨自艾无济于事。

于是,他匆匆跑到后院,找到正在捣药的李伯,声音带着一丝焦急与愧疚:“李伯,我给那位腹痛的病人开的药,好像没起作用,我实在想不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

李伯停下手中的活儿,放下捣药杵,拍了拍张思贞的肩膀,温和地说:“思贞啊,先别着急,咱们一起看看。”

两人来到医馆的诊室,张思贞将男子的病情详细地又向李伯复述了一遍,李伯一边听,一边仔细查看药方。

许久,李伯指着其中一味药说:“思贞,你看这味药,用量或许有些不妥。

这病人脾胃虚寒,这味药虽能止痛,但用量过大,反而会伤了脾胃的正气。”

张思贞凑近一看,恍然大悟,懊悔自己竟如此粗心。

李伯看着张思贞自责的模样,语重心长地鼓励道:“思贞,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挫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这开药方啊,就像在黑暗中摸索道路,难免会走弯路。

只要你不气馁,不断总结经验,医术一定会越来越精湛。

咱们重新调整药方,再看看效果。”

在李伯的指导下,张思贞重新调整了药方,增减了几味药的用量。

这一次,他反复核对,确认无误后,才将药方交给病人。

此后的日子里,张思贞满心牵挂着这位病人,每日都在思索病情的变化。

终于,数日后,病人满脸笑容地走进医馆,激动地说:“张大夫,您这药太灵了,我的腹痛好多了,吃饭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