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苏瑶寻徒七(1 / 3)

加入书签

回到医馆后,张思贞立刻将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

他遇到一位患有慢性胃病的患者,以往他可能会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开药。

但这次,他想起在活动中一位专家提到的从脾胃整体调理的新思路,于是,他在原有的药方基础上,增加了几味具有健脾和胃功效的草药,并调整了剂量。

同时,他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详细的饮食和生活作息建议。

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症状逐渐得到缓解,这让张思贞更加坚定了运用新方法的信心。

不仅如此,张思贞还经常与李伯一起探讨中医的展和未来。

他们会在医馆的后院里,一边分拣草药,一边交流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

张思贞将那些专家们提出的新观点、新技术详细地讲给李伯听,李伯则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给出独到的见解。

两人常常为了一个中医理论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但在争论过后,彼此对中医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如同师徒,又如同挚友,共同为中医事业的传承和展努力着。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张思贞坐在医馆的后院里,回顾着自己学习中医的历程。

从最初听李伯讲述古代名医的故事,到如今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医生,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也收获了无数的喜悦和感动。

他看着手中那本已经有些破旧的医书,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自己的中医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责任和使命等待着他。

他将继续努力,传承古代名医的精神,为中医事业的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医术为更多的百姓解除病痛,让中医的光芒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李伯看着张思贞那坚定的模样,欣慰地笑了:“好啊,思贞,有这份心就好。

学医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你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但只要你坚持不懈,定能有所成就。”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思贞更加勤奋刻苦。

每天清晨,他依旧早早来到医馆后院,跟着李伯学习草药的分拣、炮制。

空闲时间,他便一头扎进医馆的藏书阁,翻阅那些珍贵的医书,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从扁鹊的事迹到华佗的医术,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

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便向李伯请教,李伯总是耐心地为他解答。

有一次,张思贞在阅读《黄帝内经》时,对其中关于人体经络的论述产生了疑惑。

他拿着书,急匆匆地跑到后院,找到正在晾晒草药的李伯:“李伯,您看这《黄帝内经》里说人体经络就像一张大网,气血在其中运行,可我不太明白这经络到底是怎么回事,您能给我讲讲吗?”

李伯接过书,看了看张思贞标记的地方,然后放下手中的草药,拉着张思贞坐在一旁的石凳上。

他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简单的人体轮廓,然后用树枝在上面比划着:“思贞啊,这人体经络就好比是一条条道路,气血就像在路上行驶的车辆。

经络分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它们相互连接,遍布全身。

通过刺激不同的穴位,也就是经络上的关键点,就能调节气血的运行,从而治疗疾病。

比如我们之前说的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其实也是在疏通经络,排出毒素。”

李伯一边讲解,一边在人体轮廓上标注出一些重要的穴位,张思贞则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思贞对医术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他开始尝试着在李伯的指导下,为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