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就该如此(2 / 3)

加入书签

p> 她转身从樟木箱里翻出本旧相册,泛黄的纸页上,师祖爷与师祖母站在莲池边,师祖母手里捧着这只玉盒,盒盖敞开着,“婉” 字在阳光下亮得耀眼。照片背面有行小字,是师祖爷的笔迹:“玉藏尘,莲藏苦,人藏暖,皆是人间真味。” 苏瑶忽然想起那年师祖母卧病,师祖爷每天用银铲给她炒莲心,炒好后总先放进玉盒捂半个时辰,说 “让玉的凉收收火气,才不呛着她”。那时玉盒里的 “婉” 字,大概也浸着莲心的苦,混着师祖爷掌心的暖,在岁月里酿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羁绊。

药柜上的瓷瓶忽然轻轻晃动,冰裂纹里的莲心粉簌簌落下,正好落在 “婉” 字的笔画间。苏瑶用指尖将粉屑抹匀,玉的凉、粉的苦、指的暖在字痕里交融,像把半辈子的滋味都揉进了这方寸之间。她忽然懂得,“婉” 字里的细尘从不是岁月的负累,而是日子留下的印章 —— 证明这里曾盛过胭脂的香,藏过雪莲的籽,浸过莲心的苦,也纳过两双手的暖。就像这满室的药香,苦不是为了折磨人,而是为了让暖更珍贵;甜不是为了麻痹人,而是为了让苦有盼头。

窗外的月光渐渐移过盒底,“婉” 字在银辉里泛着温润的光,笔画间的细尘被照得透亮,像撒了把碎钻。苏瑶将玉盒轻轻合上,“婉” 字重新藏进黑暗,却在掌心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 有玉的凉,有尘的涩,有红绳的暖,还有莲心的苦甘。她忽然觉得,这大概就是日子本来的模样:苦与甜从不曾单独存在,就像 “婉” 字与莲纹,红绳与银铲,总在彼此的羁绊里,藏着最动人的真。

月光爬上药柜顶层时,玉盒的缠枝莲影与玉雪莲的影子在木面上交叠,像两株不同的草木在光阴里互相攀援。苏瑶望着那些交错的纹路,忽然发现玉雪莲摆件的花瓣边缘,有处极小的缺口 —— 是当年师祖爷从雪山上带回来时,被岩石磕碰出的痕迹,他却从不肯打磨,说 \"这是雪山给它盖的章\"。此刻那缺口正卡在缠枝莲的某道刻痕里,像把钥匙插进了锁孔,严丝合缝得仿佛天生就该如此。

药柜第三层的抽屉里,躺着师祖母未绣完的莲帕。最末那片花瓣的针脚歪歪扭扭,线头还倔强地翘着,像被风吹得弯折的莲瓣。苏瑶记得师祖母临终前,特意把这帕子交给她:\"别接着绣了,就这样挺好。\" 那时她不懂,为何要留下这样 \"不完整\" 的物件,此刻看着帕子上的针脚与玉盒的糙面在月光里呼应,忽然明白 —— 太规整的圆满像纸糊的花,经不住岁月的风,反倒是这些带着生涩的痕迹,像莲茎上的刺,能把日子牢牢扎在泥土里。

林小婉正用银铲将蒲公英籽分装在纸袋里,铲头的豁口恰好能卡住纸袋的边缘。\"苏姐你看,这豁口比特意做的卡口还好用。\" 姑娘举着银铲笑,阳光透过窗棂照在豁口处,反射出的光斑落在 \"婉\" 字上,像给那道字痕镶了圈金边。苏瑶忽然想起师祖爷说过的 \"器物有灵\"—— 当银铲的豁口卡紧纸袋,当玉雪莲的缺口嵌进莲纹,当莲帕的线头缠着红绳,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瑕疵,其实都在悄悄诉说:圆满从不是强行拼凑的光滑,是彼此接纳的生涩。

灶间的铁锅被林小婉擦得发亮,却仍在锅底留着层薄薄的垢。\"师祖爷说这是锅的魂。\" 姑娘边擦边念叨,\"擦太净了,炒出来的莲心就没那股子劲了。\" 苏瑶望着那层垢,忽然想起师祖母绣帕子用的丝线,总在最鲜艳的红里掺几根灰线,说 \"太纯的红看着累,掺点灰才耐看\"。原来无论是锅垢、豁口,还是歪针脚,都是前人故意留下的 \"透气口\",让日子不至于被完美的壳闷得发僵,像莲心需要锅气的烈,甜需要苦的衬,光需要影的托。

她取来那只天青釉瓷瓶,冰裂纹里的莲心粉已经积了厚厚一层。瓶口处有个极小的磕碰,是当年师祖母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