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朕,乃大明债宗,有债必偿!(3 / 4)

加入书签

   这个王应豸要是犯在上上一世的崇祯手里,铁定下诏狱了。但如今的崇祯不会那么干了,他上一世不是天家骄子,而是出身在劳动人民家庭,是靠着自己的聪明和刻苦,又得了高老师的赏识,才一步步升到高位的。是知道为官不易的,更知道上位者最起码要讲道理,要厚道,否则下面人是很难开展工作的。

    王应豸如蒙大赦,连连叩头:“谢陛下隆恩!谢陛下隆恩!”

    朱由检又看向祖大寿,神色稍缓:“祖将军奉命行事,朕不怪你。但今日之事,你也有失厚道啊。”

    祖大寿额头抵地:“臣知罪!”

    崇祯上前扶起他,握着他的手道:“蓟、辽一体,大家要团结。这样吧,你辽镇出些粮食,请蓟镇的兄弟们好好吃几天饱饭。将来建奴打辽镇,朕就带着蓟镇的兄弟来救你,可好?”

    祖大寿一怔,他怎么也没想到皇帝居然那么通达,能和他说这样的话,随即反应过来,连忙道:“臣遵旨!臣这就命人送粮来!”

    崇祯点点头,笑道:“祖卿,朕听说你麾下有位勇士名叫黄得功,号黄闯子,这次是否一起来了三屯营?”

    祖大寿愣了一下,马上回道:“回禀陛下,黄得功并未跟来,如果陛下身边缺少人手,臣这就着人把他叫来,为陛下驱使。”

    朱由检笑着摇头,一脸和气地说:“不急,不急,有你这句话就行了。”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蓟州的天空。校场上,蓟镇兵卒们捧着刚领到的饷银,脸上终于有了笑容。崇祯望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大明有九边十三镇......十三镇的欠饷少说都有几百万两!

    而大明的太仓加内帑,一年能进账的银子恐怕只有六百多万......而崇祯朝的头十七年是气象学上小冰河期最严重的时候,没有一年是风调雨顺的。他这个皇帝欠九边的债,恐怕是很难还清了。

    崇祯苦苦一笑:原来朕就是个欠了一屁股债还不了的“明债宗”啊!但至少今天,这三万将士的心,他算是收服了。

    ......

    秋雨如丝,绵绵不绝地笼罩着燕山群峰。朵颜卫都督束不的勒住战马,雨水顺着他的铁盔滴落,在皮甲上汇成细流。他眯起眼睛望向南方层峦叠嶂的山影,那里通往大明蓟镇的长城防线。

    “都督,探马回来了。”一个蒙古亲兵策马上前,低声道,“三屯营那边乱得很,明军都在闹饷,连哨骑都不派了。”

    束不的嘴角扯出一丝冷笑。他年约五十,脸上留着早年与察哈尔部厮杀时的刀疤。作为朵颜卫的实际掌控者,他早已厌倦了明朝那点微薄的抚赏。

    “革兰台那边怎么说?”束不的回头问道。

    亲兵凑近低语:“革兰台台吉已经集结了两千精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