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皇上,廷议炸了(又是一个日万(2 / 4)
送子投军,临行只说一句:“去吧,莫堕祖宗威名。”
二月初七,秦良翰率大军出喜峰口。时值春寒料峭,积雪盈尺,但士气高昂。队伍前列高举赵文远灵位,由其亲兵背负前行,沿途百姓焚香跪拜,哭声震野。周允文亲至军前宣读《讨逆誓词》,并当众斩杀两名克扣军粮的千总,血洒旌旗。
与此同时,沈明远奉命巡视山西至宣府一线粮道。他带三十名巡察吏微服而行,昼宿破庙,夜行荒径,半月间查获大小贪官四十七人,其中竟有户部郎中私通敌谍,将明军布防图售予清廷细作,换取黄金二百两。沈明远当即下令将其绑赴军营辕门前,当众剖心祭旗。
消息传回京师,崇祯默然良久,提笔批曰:“此心不赤,焉能护国?今后凡叛国者,皆以此例处之。”
三月中旬,第一批讲习所出身的“战术参议官”抵达前线。这些青年多出身寒门,熟读《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精通算术地理,且无世家牵绊,敢言敢为。他们在军中推行“分段指挥制”,将传统千人队拆分为百人小组,各配火铳、轻炮与信号旗,实现灵活协同作战。更设计出“雪地伏击阵型”:利用夜间低温使火药不易受潮,在雪坡设伏,待敌骑兵冲至半山腰时突然点燃引信,滚石雷火齐发,一举歼敌。
四月初五夜,秦良翰亲率精锐突袭赫图阿拉外围屯堡。是夜大雪纷飞,清军毫无防备。明军以火把蘸油点燃雪墙,制造幻影迷惑哨兵,随后分三路包抄,用改良定国炮轰塌城墙。战斗仅持续两个时辰,攻克敌寨七座,缴获粮草三万石、战马五千匹,并生擒皇太极堂弟巴布泰。
捷报传来当日,崇祯未饮庆功酒,反而召见讲习所全体师生于文华殿。他对台下数百青年朗声道:“你们读的不是圣贤书,而是救国策!你们写的不是文章,而是刀枪!今日之战果,半出于前线将士浴血,半出于尔等纸上筹谋!”
他转身命人取出一幅巨图??乃全国疆域详图,上标红点数十,皆为未来军屯城选址。“十年之内,我要让这每一处红点都变成新城!让每一个边民都能安心耕种、读书、婚嫁!而你们,就是这座新天下的基石!”
群情激奋,齐声高呼:“愿为陛下效死!愿为大明开太平!”
五月十八,第五艘“镇海级”战舰“定辽号”正式下水。徐光启亲乘试航,自天津出发,仅用两日便抵旅顺废港。他登岸勘察旧战场,见断壁残垣间仍有焦骨散落,不禁泪下。归途中遇风暴,船体剧烈颠簸,随行工匠皆面无人色,唯徐光启立于船头,手持罗盘测算风速洋流,口中喃喃记录数据。
返京后,他立即上疏建议:“渤海航线须设灯塔三十六座,分布于庙岛、长山列岛及辽东半岛南端。每塔配备双层玻璃罩风灯,由讲习所毕业生轮值管理,并附气象观测簿,每日上报天气变化。”崇祯准奏,并特批经费十万两,称“此非仅为军用,更为千秋航运之基”。
六月初九,朝鲜国王遣使来朝,献上清军在鸭绿江流域布防图,并允诺派水师五千协同作战。崇祯厚加赏赐,赐朝鲜王“忠义藩屏”金匾一面,又命礼部拟定《中朝联防章程》,规定两国边境互派巡查使、共享情报、联合剿匪,战时兵力统一调度。
然而就在局势渐趋明朗之际,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