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崇祯:朕决定了,一定要帮朝鲜(4 / 6)
。十年后若品行端正,可授虚衔闲职,永不还乡。”
而多尔衮首级悬于正阳门三日,后与努尔哈赤、皇太极陵墓一同炸毁,原址改建“反侵略战争纪念馆”,内陈列清军屠城证据、奴隶铁链、掠夺账册。
除夕夜,崇祯未宴群臣,只召徐光启、沈明远、骆九疾三人共食素饺。宫外万家灯火,爆竹声声,孩童唱着新编童谣:“铁牛拉犁不用鞭,学堂开到寨子边。皇帝爷爷不贪财,就爱人才和实干!”
崇祯含笑听着,忽问:“今年讲习所又有多少新生?”
“回陛下,三千二百人。新增‘海军班’,专攻造船、航海、鱼雷技术。第一批学员已赴福建船坞实习。”
“好。”崇祯举起茶杯,“敬徐知勉,敬所有不肯低头的人。”
四人默默饮下。窗外,第一缕春雪悄然飘落。
正月初五,蒸汽机车第二次试运行。此次加装冷却系统,锅炉压力提升,行驶十里未停。崇祯亲乘首节车厢,见沿途百姓扶老携幼,跪拜欢呼。有个孩子追着火车跑了一里路,最后累倒在雪地,手里还攥着一张写满算术题的纸。
崇祯命停车,下车扶起孩童。原来是西苑村塾的学生,名叫李小栓。
“你为何追火车?”
“老师说,这车上坐着‘未来的答案’。我想亲眼看看。”
崇祯心头一热,脱下貂裘披在他身上:“那你记住,未来不在天上,不在古书里,而在你手里的纸上,在你脚下的路上。”
归宫后,崇祯立即下诏:全国推行“铁路十年计划”,首期修建“京辽干线”,全长八百里,沿途设站十二,专运军粮、药材、学子。工程由讲习所统筹,每百里配一名毕业生监督质量。
同时颁布《技术官僚法》:凡讲习所“庶吉士”,任职三年无过者,自动晋升一级;破格提拔者,不限资历。又设“科学勋爵”衔,授予张景元、孙玉娘等有重大发明者,享正三品俸禄,可穿紫袍、乘马入宫。
二月惊蛰,南方传来喜讯:广东渔民捕获一艘陌生巨舰残骸,长约六十丈,通体铁皮,配有螺旋桨与封闭锅炉。汤若望查验后确认:“此乃荷兰‘海上马车夫’级战舰,可能遭遇风暴沉没。其动力系统与陛下设想的蒸汽船极为相似。”
崇祯当即下令:“打捞残骸,送讲习所研究。另募闽粤船工三千,组建‘大明海事研究院’,目标??五年内造出本国铁甲蒸汽战舰!”
三月春分,阿古拉自草原传信:已在库伦设立“蒙汉双语小学”,收牧童一百二十人,教授算术、地理、防疫知识。更带领牧民打出第一口深井,引地下水灌溉草场,牲畜越冬死亡率下降七成。信末写道:“陛下,他们开始叫我‘水源使者’了。”
崇祯阅毕,提笔朱批:“赐号‘润漠使’,岁赐图书千卷,医者常驻。”
与此同时,京师出现一股暗流。有匿名小报《清议报》秘密流传,攻击讲习所“以夷变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