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岐大夫的四季养脾方:孝顺别补错,脾胃是根本(3 / 5)

加入书签

竹滋阴;冬天阳气闭藏,就加当归养血,生姜暖胃,顺应‘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的养藏之道。这就是‘顺四时’的道理,用药得跟着节气走,才能事半功倍。”

张奶奶听得连连点头:“难怪我春天总觉得浑身发沉,不想动,夏天就爱口渴,喝多少水都不管用,冬天手脚冰凉,原来都是节气的缘故。”

“可不是嘛。”岐大夫笑着说,“人体就像个小天地,和大自然是相通的。春天要‘生’,夏天要‘长’,秋天要‘收’,冬天要‘藏’,跟着大自然的节奏走,身体才会舒服。”

正说着,巷口传来卖山药的吆喝声:“新鲜的铁棍山药喽!刚从地里挖出来的!”岐大夫眼睛一亮,对王建国说:“你等会儿抓完药,去买几根铁棍山药,回家给你妈蒸着吃,或者熬小米粥的时候放进去。《神农本草经》里说山药‘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它性平味甘,入脾、肺、肾经,最适合老人家养脾胃,比你炖的肉汤管用多了。”

王建国连忙应下:“好嘞!我这就去抓药,顺便买山药。对了,岐大夫,我妈这饮食上还有啥要注意的?”

“饮食上要清淡,别再吃油腻的东西了。”岐大夫叮嘱道,“早上可以喝小米粥,小米色黄入脾,最养脾胃;中午吃点软和的米饭,配点清炒蔬菜,比如芹菜、菠菜;晚上别吃太多,喝点山药粥就行。别吃生冷的东西,比如冰西瓜、冷饮,脾喜温恶凉,生冷的东西最伤脾胃。还有,让老人家每天早上起来散散步,不用走太快,半个时辰就行,活动活动气血,帮助脾胃运化。”

王建国一一记在心里,扶着张奶奶起身:“谢谢您,岐大夫,我们这就去抓药。”

“别急着走。”岐大夫叫住他们,从抽屉里拿出一小包陈皮,“这是我去年晒的陈皮,你给老人家泡水喝,理气化痰,比超市买的管用。”

张奶奶接过陈皮,眼眶有点红:“岐大夫,您真是个好人,每次都这么细心。”

“应该的。”岐大夫笑着送他们到门口,“七天后再来复诊,到时候根据情况调整方子。”

看着母子俩的背影消失在巷口,林晓忍不住问:“师父,您刚才说的朱丹溪先生,他后来把他母亲的病治好了吗?”

岐大夫回到书桌前,拿起《丹溪心法》,翻到其中一页:“当然治好了。朱丹溪先生后来用健脾的方子给母亲调理,他母亲不仅胁下的疮好了,小便也恢复了正常,身体比以前还结实。他在医案里写‘服之月余,小便渐长,而疮亦愈’,还说‘老人当以养脾胃为主,随四时加减用药,则脏腑得养,虽瘦而健’。”

林晓点点头:“原来养脾胃这么重要。那现在好多年轻人不爱吃早饭,还总吃外卖,是不是也容易得痰湿的毛病?”

“没错。”岐大夫叹了口气,“前阵子有个姑娘来就诊,才二十八岁,做设计的,天天熬夜,早饭不吃,午饭外卖,晚饭要么烧烤要么火锅,结果脸上长了一脸痘,还总觉得腹胀、没精神。我给她诊脉,也是痰湿重,用了茯苓、陈皮、白术这些健脾化痰的药,再让她调整饮食,现在好多了。”

他顿了顿,语重心长地说:“现在的人总觉得‘补’就是吃好的、吃贵的,却忘了脾胃才是根本。就像这岐仁堂的房子,要是地基不牢,再华丽的装修也没用;脾胃要是垮了,再贵的补品也吸收不了,反而变成负担。朱丹溪先生当年的教训,到现在还管用啊。”

七天后,王建国果然带着张奶奶来了。这次张奶奶的脸色好看多了,虽然还是有些黄,但多了些血色,眉头也舒展了,手里还提着一篮子刚蒸好的山药:“岐大夫,您尝尝,这山药蒸着吃真甜,我这几天天天吃,感觉肚子里舒服多了,胁下的疮也不那么疼了,小便也多了,晚上能睡踏实觉了。”

岐大夫笑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