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岐大夫的四季养脾方:孝顺别补错,脾胃是根本(2 / 5)

加入书签

,“我前阵子碰到个小伙子,才二十五岁,开了家互联网公司,天天加班,夜宵要么是烧烤要么是火锅,还总喝冰镇啤酒,结果才半年就胖了二十斤,整天觉得浑身沉,来我这儿一诊,也是痰湿重。他说‘现在挣钱不容易,得吃点好的补补’,可他不明白,‘补’不是瞎吃,得看脾胃能不能接得住。”

一旁的徒弟林晓刚把芹菜洗好,听见这话忍不住插了句嘴:“师父,我爸也是,总说我瘦,让我多吃点肉,每次回家都炖排骨,可我吃了就腹胀,好几天不消化。”

“这就是了。”岐大夫看向林晓,“《脾胃论》里李东垣先生说得明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就像家里的粮仓,要是粮仓坏了,存不住粮食,身体再怎么补都是白搭。你爸给你炖排骨是好心,可你的脾胃运化不了,那些肉就变成了痰湿,积在身子里,反而伤了脾胃。”

张奶奶听得连连点头:“岐大夫说得在理。我年轻的时候,哪有这么多好吃的?天天吃粗粮野菜,身子反倒结实。现在日子好了,建国总怕我亏着,顿顿有肉有奶,我有时候不想吃,他还劝我‘妈,您就多吃点,补补身子’,现在想想,真是把好心当成了驴肝肺。”

“您别这么说,建国也是孝顺。”岐大夫安慰道,“只是这孝顺得讲方法。朱丹溪先生当年也犯了同样的错,可他后来总结出了经验,用健脾的方子给母亲调理,慢慢就好了。我给您也开个方子,就照着他的思路来,核心就是养脾胃、化痰湿、顺四时。”

说着,岐大夫走到书桌前,铺开宣纸,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我这方子以六味药为基础。”他一边写一边解释,“首先是人参和白术,这两味是君药。《神农本草经》里说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对老人家来说,人参能补脾胃之气,让脾胃这台‘老磨盘’重新转起来;白术刚才说过了,健脾燥湿,能把身子里的痰湿给化掉。”

他顿了顿,又写了两味药:“接下来是牛膝和白芍,这是臣药。牛膝能‘引药下行’,把人参、白术的药性引到下焦,帮助化掉胁下的痰湿;白芍呢,《本草纲目》里说它‘养血柔肝,缓中止痛’,老人家肝气容易郁结,肝木克脾土,肝气顺了,脾胃才能更好地运化。”

最后,他添上陈皮和茯苓:“这两味是佐药。陈皮理气化痰,《本草纲目》说它‘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能把脾胃里的气机理顺;茯苓健脾利湿,能‘利小便’,把痰湿通过小便排出去,正好对应您小便少的毛病。”

写完方子,岐大夫递给王建国:“你拿着这个方子去抓药,先抓七天的量,一天一剂。煎药的时候记得,先用冷水把药材泡半个时辰,水量没过药材两指就行,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再煎二十分钟,倒出药汁,再加水煎一次,两次的药汁混在一起,早晚各喝一次,温着喝。”

王建国小心翼翼地接过方子,像捧着个宝贝,又问:“岐大夫,这方子就一直这么吃吗?要不要加点别的药?”

“当然不能一直不变。”岐大夫摇摇头,走到窗边,指着外面刚抽芽的柳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现在是暮春,阳气生发,人体的气血也跟着往上走,所以我在方子里加了一味川芎。川芎这味药,《神农本草经》说它‘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它能活血行气,帮助脾胃的气血升发,让身子跟着春天的节气走。”

他又接着说:“等入了夏,天气热,暑气重,容易伤津耗气,到时候就加五味子、麦冬和黄芩。五味子能‘益气生津’,麦冬滋阴润燥,黄芩清暑热,正好应对‘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的气候;到了秋天,阳气渐收,气候干燥,就减点黄芩,加些百合、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