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岐仁堂里解“泻”困:老周的浮肿之谜(2 / 3)
年轻姑娘,手里拿着一盒减肥茶,皱着眉说:“岐大夫,我最近喝这个减肥茶,每天都拉好几次,一开始觉得能瘦,可现在总觉得乏力,脸也有点肿,是不是跟这茶有关系?”
岐大夫拿过减肥茶的包装盒,看了看成分表,摇了摇头:“你这茶里,多半也加了类似大黄的泻下成分。年轻人追求减肥,却不知道‘瘦’要靠脾胃运化正常,靠气血流通顺畅,不是靠拉肚子把身体里的营养和水分都排出去。你看周老师,就是长期靠泻下通便,把脾胃伤了,才出现这些问题。”
年轻姑娘脸一红,赶紧把减肥茶收了起来:“那我再也不喝了,谢谢您岐大夫。”
等姑娘走后,岐大夫转身对老周说:“周老师,您的治疗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健脾胃、祛湿气,把‘厨房’修好;第二步,再通经络、散水肿,把身体里的‘洪水’排出去。”
说着,岐大夫拿起毛笔,在处方笺上写下:平胃散加白术、茯苓、草豆蔻仁。“这平胃散,是治湿邪困脾的常用方,里面的苍术、厚朴能燥湿健脾,陈皮理气和胃。我再加白术、茯苓,这两味药是‘健脾祛湿黄金搭档’——《神农本草经》里说白术‘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能把脾胃里的湿邪燥掉;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能把湿气通过小便排出去。草豆蔻仁能温脾暖胃,您的脾胃被泻药伤得太寒,得用点温性的药暖暖。”
老周接过处方笺,看着上面的药名,疑惑地问:“岐大夫,我现在还总拉肚子,这些药不会让我拉得更厉害吧?”
“不会的。”岐大夫笑着解释,“您的腹泻,是‘脾虚湿盛’导致的,就像厨房漏雨,水流得到处都是。这些药是补脾胃、堵‘漏洞’、排积水,不是像泻药那样硬拉。等脾胃功能恢复了,能正常运化水湿了,腹泻自然就停了。”
王阿姨赶紧把处方笺收起来:“我们这就去抓药,一定按您说的吃。”
“别急,还有几个注意事项。”岐大夫叫住他们,“第一,这药一天煎一副,分早晚两次温服,饭后半小时吃,别空腹吃,免得刺激脾胃。第二,最近别吃生冷、油腻的东西,梅雨季本来湿气重,再吃这些,等于给脾胃添负担。可以多吃点山药、莲子、小米这些健脾的食物。第三,每天晚饭后散散步,别久坐,既能帮着消化,又能让气血流通,有助于祛湿。”
老周夫妇连连点头,谢过岐大夫后,撑着伞走进了雨幕。
一周后,老周夫妇又来到岐仁堂,这次老周的精神头明显好了很多,脸上的浮肿消了大半,手腕上的手表终于能露出完整的表盘。“岐大夫,您的药太管用了!我吃了三副药,腹胀、腹泻就停了,现在能吃一碗米饭了,肠鸣、腹痛也没了。”
岐大夫再次给老周诊脉,这次的脉象比之前有力了些,弦细依旧,但缓脉的“湿意”淡了不少。“很好,脾胃的功能在恢复,但您的四肢还有点肿,说明身体里还有些‘积水’没排干净。接下来,我给您换个方子,用导滞通经汤,专门治这种脾湿困阻、气血不通导致的浮肿。”
说着,岐大夫写下新的处方:木香、白术、桑白皮、陈皮、茯苓。“《黄帝内经》说‘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以苦燥之,以淡泄之’。这个方子就是按这个道理配的——陈皮苦温,能理气燥湿,像给潮湿的房间开个窗,让气流通起来,是君药;桑白皮甘寒,能去肺里的水气,肺主通调水道,肺里的水通了,全身的水就能排出去,是佐药;木香苦辛温,能除肺里的滞气,让气机更顺畅;白术苦甘温,继续燥湿和中;茯苓甘平,能利小便,把湿气通过尿液排出去。”
老周看着处方,好奇地问:“岐大夫,这方子跟之前的比,少了草豆蔻仁,多了木香和桑白皮,是不是因为我的脾胃不那么寒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