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岐仁堂的温阳传奇:便血乡长的重生之路(4 / 8)
p>
“岐叔,为什么用砂锅煎药啊?”林晓蹲在旁边,看着炭炉里的火苗舔着砂锅底,好奇地问。
岐大夫往炭炉里加了块木炭,说:“砂锅性质稳定,不会跟药材发生反应,而且受热均匀,能把药材的药效充分煮出来。要是用铁锅或者铝锅,金属会跟药材里的成分起反应,不但会影响药效,还可能产生有毒的物质。”
他又指了指砂锅里的附子,说:“附子煎药的时候要先煎,因为它有毒性,先煎半个小时,能把毒性再减一点。不过这次我用的是炮附子,而且跟干姜、人参一起煎,干姜和人参能制约附子的毒性,还能增强它温阳的效果。这就是中医里说的‘相畏相杀’,用好了,有毒的药也能变成救命的药。”
林晓点点头,又问:“岐叔,这些药材的剂量怎么这么小啊?我看别人抓药,都是一大包,您这一副药加起来也没多少。”
岐大夫笑了笑,说:“你以为药材越多越好啊?中医讲究‘精准’,剂量多了,反而会损伤正气。而且这些药材我都是让药铺打成细粉的,你看,”他用勺子舀了点药材,林晓才发现,药材都是细细的粉末,“打成粉之后,药效更容易煮出来,所以不需要太多剂量。以前我师傅给人治病,一副药有时候就几钱,照样能治好病。关键是辨证要准,用药要对,不是靠剂量堆出来的。”
煎药的过程中,岐大夫时不时地掀开砂锅的盖子,用勺子搅一搅药材,闻一闻药味。大概过了一个小时,药味变得浓郁起来,是那种辛香中带着点微苦的味道。岐大夫用勺子舀了点药汁,滴在指甲盖上,看了看,说:“差不多了,药汁已经煎得浓稠了。”
他把砂锅从炭炉上拿下来,用一块纱布垫着,把药汁滤进一个粗瓷碗里。药汁是深褐色的,冒着热气,散发出一股温暖的药香。岐大夫用勺子舀了一点,放在嘴边尝了尝,然后点了点头:“温度刚好,药效也够了。”
林晓赶紧扶着父亲坐起来,岐大夫端着药碗,一点点喂给林乡长喝。林乡长刚开始还觉得药汁有点苦,皱着眉头,但喝了几口之后,突然说:“肚子里……好像有点热乎了。”
岐大夫笑了,说:“这就对了,附子和干姜开始起作用了,阳气正在慢慢回升。喝完药,你好好睡一觉,明天早上起来,应该就能感觉到好点了。”
林乡长喝完药,靠在诊床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林晓看着父亲的脸色,比刚才红润了一点,呼吸也平稳了,心里终于松了口气。他对岐大夫说:“岐叔,谢谢您,要是没有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岐大夫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别客气,治病救人是我的本分。你爸这病,光靠吃药还不够,明天我再给他做艾灸,艾灸能引火归元,让阳气更快地恢复。这段时间,你要注意给你爸保暖,别让他再受风寒,饮食也要清淡,只能喝小米粥或者米汤,不能吃油腻、生冷的东西,特别是橘子,虽然现在熟了,但性凉,你爸现在不能吃。”
林晓赶紧点头:“我记住了,岐叔,一定照您说的做。”
第三幕:艾灸神火,温通经络的“暖阳”
第二天一早,林晓就背着父亲来到了岐仁堂。林乡长比昨天精神了不少,虽然还是有点虚弱,但已经能自己走几步了,便血也减少了很多。
岐大夫让林乡长趴在诊床上,然后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红木盒子,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团团土黄色的艾绒,还有一把银色的小刀和几块生姜。
“岐叔,这是要做艾灸吗?”林晓问。
岐大夫点点头,拿起一块生姜,用小刀切成薄薄的姜片,每片大概有一毫米厚,然后用针在姜片上扎了几个小孔。“对,艾灸。《扁鹊心书》里说‘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你爸体内的阴寒比较重,光靠吃药,温阳的速度还不够快,艾灸能把热力直接传到脏腑里,更快地化开阴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