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考研生拒补药险中风,一味古方救急(1 / 3)

加入书签

县城东头的考研自习室,每到秋冬就总飘着一股板蓝根的味道。23岁的林舟,是这里最拼的学生——每天早上六点准时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堆着半人高的参考书,连吃饭都捧着本《考研英语真题》,只有到了晚上十点,才会裹紧外套,踩着月光往出租屋走。

这年霜降刚过,县城下了场小雨,气温一下降了七八度。林舟没来得及添衣服,第二天一早就开始打喷嚏,鼻子里像装了台小水泵,清鼻涕流个不停,坐在自习室里还总觉得后背发凉,手放在桌上都透着股寒气。

“你这是冻着了,赶紧喝点感冒灵!”同桌的女生递过来一包冲剂,“我上次感冒,喝两包就好了。”林舟摇摇头,从抽屉里翻出本《伤寒论》节选本:“我看里面说‘风寒感冒要祛风散寒’,我这症状就是风寒,得用点能发汗的药。”

他记得家里药箱里有盒中成药,说明书上写着“解表散寒”,当天晚上就冲了两袋喝。可喝完不仅没好转,反倒觉得浑身没力气,手指尖有点发麻,说话时嘴角还会漏口水,痰也比之前多了,一咳就像有黏糊糊的东西堵在喉咙里。

“不对啊,怎么越喝越糟?”林舟对着镜子照了照,发现自己脸色发白,连笑都觉得脸上的肉没力气。自习室的老师见他状态不对,劝他:“别硬扛了,去南头岐仁堂看看吧,岐大夫治感冒有一套,还不耽误你看书。”

林舟犹豫了两天,直到第三天早上,他站起来拿书时,突然觉得左腿发麻,差点摔在地上,这才慌了神,揣着本《考研政治》就往岐仁堂跑。

岐仁堂的门帘刚掀开,一股药香就飘了出来。岐大夫正坐在案头抓药,见林舟进来,先注意到他总往袖子上擦鼻涕,说话时还得时不时用手托着下巴,赶紧让他坐下:“小伙子,哪里不舒服?”

“大夫,我感冒了,总打喷嚏、流清鼻涕,喝了祛风的药,结果现在腿麻、流口水,您看是不是……”林舟话没说完,就咳了起来,一口痰没忍住,差点吐在地上,脸瞬间红了。

岐大夫递过张纸巾,伸手搭在他的手腕上,指尖刚触到脉象,眉头就皱了起来:“你这脉,浮是浮,却虚得很,像根没晒干的棉线,一捏就软。再让我看看舌苔。”

林舟张开嘴,舌苔白得像刚涂了层薄霜,舌尖却没什么血色。岐大夫又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比常人的体温低一点,再摸他的手心,也是凉的:“你这不是普通的风寒感冒,是‘虚体感冒’——你平时是不是总熬夜、不怎么吃饭,还很少出门活动?”

“您怎么知道?”林舟愣住了,“我备考大半年了,每天只睡五个小时,早上啃个面包,中午点外卖,晚上有时候就吃包泡面,除了去自习室,基本不出门。”

“这就对了。”岐大夫拉过把椅子,坐在他对面,“《黄帝内经》里说‘脾为后天之本,肺主一身之气’——你天天熬夜,耗的是肺气;不按时吃饭,伤的是脾气。脾肺两虚,就像家里的大门没关好,风邪很容易就钻进来了。”

林舟挠挠头:“可我看《伤寒论》里说,风寒感冒要‘发汗解表’,我喝的药就是治风寒的,怎么反而更糟了?”

“《伤寒论》里的发汗,是给‘正气足’的人用的。”岐大夫拿起案头的《脾胃论》,翻到其中一页,“你看这里写的‘劳倦伤脾,则肺气先绝’——你平时就脾肺气虚,身体里的‘卫气’早就不够用了。卫气是什么?是守在皮肤表面的‘卫兵’,卫兵少了,风邪才能进来。这时候你再用祛风的药,就像本来就没多少兵,还硬要把他们派出去打仗,最后家里就空了,邪气没赶走,自己先垮了。”

他顿了顿,指着林舟的腿:“你说腿麻、流口水,这是因为脾主四肢、主涎——脾气虚到一定程度,连四肢都养不动了,口水也收不住;你喝的祛风药,又耗了肾里的元气,肾里的‘阴火’趁机往上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