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脚趾缝里的痒,竟要从“肚子里的火”治起(3 / 3)
“岐大夫,您瞧我这脚!”张老师把鞋脱了,脚趾缝干干净净的,连点红印都没留,“自打加了附子,喝了三剂就彻底不痒了。这阵子按您说的,晚上十点就睡,早上喝姜枣粥,周末带孩子去河边钓鱼,胃里从没犯过酸,大便也实打实的。”
他媳妇笑着接话:“以前他总说我煮的粥不烫,非得再搁微波炉转两分钟,现在温乎乎的就喝,说‘胃里不慌了’。”
老岐摸了摸小男孩的头,拿起个桃擦了擦:“这就对了。《黄帝内经》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看着简单,其实是最实在的养生道。你是老师,天天教孩子道理,自己也得把日子过明白——身体就像块田,你勤着施肥浇水,它就长庄稼;你不管不顾,它就长野草。”
张老师啃了口桃,甜汁顺着嘴角往下淌:“可不是嘛!以前总觉得脚痒是小事,熬熬就过去了,哪知道是身体在喊‘冷’呢。现在才明白,咱老祖宗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真不是虚的。”
日头爬到头顶时,一家三口才走。老岐蹲在门口收拾药渣,见药渣里混着片附子壳,晒得干巴巴的。他想起刚才张老师说的“现在敢穿凉鞋了”,忍不住笑了——这世上的病,哪有什么“奇怪”的?不过是身体把“不舒服”换了种样子告诉你,就像脚趾缝里的痒,其实是在喊“给我点暖乎气吧”。
岐仁堂的药香混着槐花香飘出去,远处传来卖西瓜的吆喝声。老岐把药渣倒在花坛里,明年开春,这儿说不定能长出几棵党参苗——药是治病的,可真正让人活舒坦的,从来都是把日子过暖的心思。就像灶台里的火,不用烧得太旺,温温的,刚好能煮熟一碗粥,刚好能暖透一整个家,就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