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一剂来复汤的生死辩证法(3 / 3)

加入书签

必用活血’,就像给板结的土地松松土,肥料才能渗进去。您看李大爷刚开始舌底瘀青,现在淡多了,就是气血活了。”

李大爷的最后一次复诊在冬至前,他穿着件薄棉袄,气色红润,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前几天社区体检,西医说我这肺功能比去年好多了。您开的药我还在吃,就是量减了一半,感觉浑身有劲,昨天还帮老伴腌了二十斤咸菜!”

岐大夫给他开了最后一个方子:“敦复汤加减,人参10g、附子6g补阳,生山药15g、山萸肉12g滋阴,补骨脂10g、核桃仁10g温肾,茯苓6g、鸡内金6g健脾。这方子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适合冬天进补,把元气补得足足的,开春就不容易犯病了。”

送走李大爷,小张看着墙上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感慨:“原来治病不能死套方子,得像张锡纯说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岐大夫点点头,往铜炉里添了块当归:“是啊,中医就像调琴,弦紧了(阴虚)得松松,弦松了(阳虚)得紧紧,还得看琴身(体质)能不能受住。张锡纯的方子好就好在,既守经典,又能变通,就像这来复汤,一味山萸肉用活了,就能从死神手里抢人。”

暮色漫进岐仁堂时,药柜上的铜铃被风拂动,发出清脆的声响。小张在整理药方,发现李大爷的病历上写着:“治虚如驭舟,既要防浪(固脱),又要掌舵(调阴阳),更要识水性(辨兼夹),三者得宜,方能渡险滩。”这行字的末尾,还画着一株饱满的山萸肉,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