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岐仁堂里的少女心事:一碗汤药调气血(3 / 3)

加入书签

煎到三碗,然后放大黄,再煎五分钟,倒出来。分三次,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喝。"他顿了顿,"药可能有点苦,可以加点红糖,但别加多了,免得腻脾。"

小薇母亲又问:"大夫,这药要吃多久才能好啊?"

"三副药吃完,看看大便情况和月经能不能来。"岐大夫说,"如果鼻血止住了,大便通畅了,下次来复诊,我再给你调方子。你这主要是压力大加上久坐导致的,等高考完,压力小了,再好好调理调理脾和肝,就没事了。"

小薇母女离开时,风铃又响了起来。岐大夫望着她们的背影,小薇走在阳光下,浅蓝色的校服被风吹起一角,脚步似乎比来时轻快了些。他回到书桌前,在病历本上写下:"肝郁脾虚,阳明燥结,血不归经。治以润肠通便,疏肝活血。方用麻仁丸加减。"

三天后的下午,小薇母亲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喜悦:"岐大夫,太谢谢您了!小薇昨天下午来月经了,颜色比上次红多了,肚子也不怎么疼了。今天早上大便也通了,虽然还有点干,但比以前好多了,也没流鼻血了!"

岐大夫笑着说:"那就好,剩下的药继续吃完。等月经干净了,再来开几副调理的药,巩固一下。"

挂了电话,岐大夫翻开《伤寒论》,目光落在"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一条上,心想:小薇这情况,虽不是伤寒,但肝郁乘脾的机理是一样的。下次复诊,得减大黄,加柴胡和白术,柴胡疏肝,白术健脾,把脾补起来,肝气才能疏泄正常。

又过了一周,小薇母女再次来到岐仁堂。这次小薇脸上有了点血色,不再是那种苍白了。"大夫,月经已经干净了,这几天胃口好多了,早上能吃一个馒头加一碗粥了。"小薇主动说,"手脚也没那么凉了,晚上睡觉能暖和过来了。"

岐大夫再次给她诊脉,脉象比上次柔和了些,弦细但有力了。他点点头:"恢复得不错,阳明燥结已经缓解了,现在主要是肝郁脾虚,得调补一下。"

他重新开了个方子:柴胡三钱,白芍四钱,当归三钱,白术四钱,茯苓三钱,炙甘草二钱,益母草四钱,陈皮二钱。"这个方子是逍遥散加减的。"他解释道,"逍遥散疏肝健脾,正好适合你现在的情况。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和当归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再加益母草活血调经,陈皮理气健脾。"

"这方子要吃多久?"小薇母亲问。

"先吃七副,每天一副,吃完应该就差不多了。"岐大夫说,"高考完如果有空,再来看看,吃点药膳调理调理,比如当归黄芪乌鸡汤,既补血又补气。"

小薇这次离开时,主动跟岐大夫说了声"谢谢",脸上带着浅浅的笑容。阳光透过槐树叶,在她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像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

岐仁堂的风铃又响了,槐花落了一地,像铺了层厚厚的雪。岐大夫拿起紫砂壶,给自己倒了杯槐花茶,茶汤清冽,带着淡淡的花香。他想,这少女的心事,一半是学业的压力,一半是身体的不适,一碗汤药,调的不仅是气血,更是那份被压抑的青春活力。等气血通畅了,心事也就散了,就像这槐花,虽会飘落,但明年春天,又会满树芬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