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暑热发狂如烈火,岐大夫巧施“白虎”定乾坤(5 / 6)
着说,“说明胃气恢复了。让你媳妇盛点粥,慢点喝,别喝多了。”
李秀兰赶紧盛了小半碗小米粥,用勺子喂给丈夫。杨德明小口小口地喝着,温热的粥滑进胃里,舒服得叹了口气:“好久没觉得粥这么香了。”
“以后可别贪凉了,”岐大夫坐在旁边说,“你这体质,本就津液少,夏天要多喝水,喝温的,别喝冰镇的。《伤寒论》说‘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病刚好,饮食一定要清淡,别吃油腻的,不然热邪容易反复。”
杨德明连连点头:“谢谢您岐大夫,要不是您,我这条命就交代了。我这病……真这么厉害?”
“厉害得很,”岐大夫严肃地说,“热邪入了营血,再耽误会儿,就该抽风抽搐,脉都散了,到时候神仙也难救。你之前那些表现,看似疯癫,其实是热邪扰乱了心神,《温热论》说‘热入营分,则舌绛,神昏谵语’,就是这个道理。”
他又指着杨德明脖子上的斑疹:“你看这些斑,是热邪伤了血络,就像火把布烧出了洞,再烧下去,血络破了,就该出血了。幸好你刚才喝药后能睡着,《黄帝内经》说‘人卧则血归于肝’,睡着的时候,气血能慢慢恢复,邪气就没地方躲了。”
杨晓刚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岐大夫,我爸这病好了以后,该注意些啥?”
“平时多吃点滋阴的东西,”岐大夫说,“比如梨、百合、银耳,夏天可以喝点绿豆汤,但别冰镇。早上早点起来,到公园散散步,出点汗,把体内的热气排一排,别总待在空调房里。再就是别太累,你爸这次发病,跟劳累也有关系,《素问》说‘劳则气耗’,气一虚,邪气就容易钻空子。”
说话间,杨德明又打了个哈欠,显然还没睡醒。岐大夫说:“让他再睡会儿,今晚就在我这后院客房歇着,明天再回镇上。小周,去把客房收拾一下,铺床凉席。”
第二天一早,杨德明醒了,精神好了许多,已经能自己下地走路了,身上的斑疹也淡得几乎看不见了。岐大夫又给他开了个方子,让他回去再吃三剂,巩固疗效,方子还是白虎汤,但石膏减了量,加了些麦冬、玉竹之类滋阴的药。
杨晓刚去药房抓了药,李秀兰给岐大夫塞了个红包,被岐大夫推了回去:“治病救人是本分,钱按药价算就行,多一分都不要。”李秀兰拗不过,只好按价付了钱,又千恩万谢了一番,才扶着丈夫慢慢往车站走。
走到巷口,杨德明回头望了望岐仁堂的牌匾,阳光照在上面,金光闪闪。他对儿子说:“这岐大夫真是活菩萨,咱们得好好谢谢人家。等我病好了,送他一幅字,就写‘仁心仁术’。”
五、老街里的“余温”
半个月后,江湾镇老街的“明德书屋”重新开张了。杨德明剪了头发,换了件干净的蓝布褂子,虽然还有些清瘦,但精神头足了,正忙着给书架上的书掸灰。
“杨老师,好利索了?”路过的张大爷笑着打招呼。
“好了好了,多亏了城里的岐大夫。”杨德明笑着回应,“快进来坐坐,喝杯菊花茶。”
“不了不了,家里还炖着汤呢。”张大爷摆摆手,“听说你要给岐大夫送字?”
“是啊,写好了,打算这周末送去。”杨德明指着墙上一幅刚裱好的书法,正是“仁心仁术”四个大字,笔力遒劲,透着股精气神。
街坊们听说杨德明好了,都来店里串门,听他讲那天的惊险经历。
“那岐大夫真神,就几味药,就让你从疯疯癫癫睡到安安稳稳。”刘叔啧啧称奇。
“可不是嘛,”李秀兰端着刚泡好的酸梅汤给大家分,“那药苦得很,我尝了一口都直皱眉,没想到真管用。”
“他说我那是热邪烧得太厉害,就像一锅开水,得用猛药把火浇灭。”杨德明解释道,“还说我以后不能喝冰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