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夏日急腹痛,错当实火攻——岐大夫巧识虚中“结”(3 / 4)
容易出汗,消耗阳气;他又吃了凉面和冰棒,寒凉的东西最伤脾胃阳气。脾胃阳气受损,运化功能失常,就会导致食积。但这种食积,不是因为胃肠有实热,而是因为脾胃虚弱,无力运化。这时候,如果用攻下的药,就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使病情加重。”
他接着说:“你们看他现在的脉象,之前可能脉弦洪兼数,那是因为虚火上浮;现在转数成迟,左手更觉无本根,这说明阳气大伤,已经快支撑不住了。他肚子硬痛拒按,看起来像是实证,但这其实是因为脾胃虚弱,气机不畅,虚邪内生导致的,是一种假象,也就是‘盛候’。”
“原来是这样啊!”胡建国夫妇这才恍然大悟,“那岐大夫,我儿子还有救吗?”
“有救,”岐大夫肯定地说,“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很快就能好起来。他的根本问题是脾胃虚寒,阳气不足,所以治疗的关键是温中散寒,补气健脾。我给开个方子,你们赶紧去抓药,回来熬了给孩子喝。”
说着,岐大夫拿起笔,在处方笺上写了起来。胡建国凑过去一看,上面写着:“理中汤加陈皮、半夏。人参三钱,干姜三钱,白术三钱,甘草二钱,陈皮二钱,半夏二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岐大夫,这方子管用吗?”王秀兰还是有些不放心,“我儿子都这样了,就用这几味药能行吗?”
岐大夫笑了笑,说:“你们放心,这方子是有根据的。《伤寒论》里说:‘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岂可混哉?理中丸,治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脉沉而细,此太阴经受病也。’这孩子的病,就是太阴病,脾胃虚寒,所以用理中汤正合适。”
他又解释道:“方中的人参,《神农本草经》里说它‘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在这里主要是补气健脾,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能温中散寒,驱散脾胃的寒气。白术‘味甘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可以健脾燥湿,增强脾胃的功能。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在这里调和诸药,同时也能补气。”
“加陈皮和半夏,”岐大夫继续说,“是因为这孩子脾胃虚弱,可能会生湿痰,陈皮‘味辛苦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能理气化痰;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能燥湿化痰,和胃止呕。这两味药配合起来,能增强理中汤的疗效,兼顾化痰理气。”
听岐大夫说得头头是道,胡建国夫妇终于放下心来,千恩万谢地拿着方子去抓药了。
四、一剂知,数剂愈
药抓回来了,小周帮忙在岐仁堂的药炉上熬了起来。不一会儿,药香就弥漫了整个屋子。药熬好了,是一碗温热的药汤,闻着有股辛辣味。
王秀兰小心翼翼地把药吹凉了些,然后用小勺一点一点地往儿子嘴里喂。刚开始,胡文轩还不太配合,药一到嘴里就往外吐,王秀兰耐心地哄着,好不容易才把一碗药喂完。
大概过了一个多钟头,奇迹发生了。胡文轩的脸色渐渐有了点血色,不再那么惨白了,肚子的疼似乎也减轻了些,不再像之前那样剧烈地抽搐了,谵语也停了,慢慢地睡着了。
“真的管用了!”王秀兰惊喜地说,“老胡,你看,孩子睡着的时候不疼了!”
胡建国也松了口气,感激地对岐大夫说:“岐大夫,真是太谢谢您了!您真是神医啊!”
岐大夫摆摆手,说:“不用谢,这都是应该做的。药刚起效,还得继续服药。你们回去以后,要注意给孩子保暖,别再让他着凉了,饮食也要清淡易消化,先喝点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