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夏日急腹痛,错当实火攻——岐大夫巧识虚中“结”(2 / 4)
这类药通腑泄热才行。”说着开了方子,里面尽是些理气攻下的药。
药熬好了,黑乎乎的一大碗,闻着就冲。王秀兰好不容易才把药给儿子灌下去,可刚过半个钟头,胡文轩就开始上吐下泻,吐出来的都是酸水,拉的也是稀水,人更没精神了,肚子还是照样疼,而且疼得更凶了,眼瞅着就快不行了。
“这可怎么办啊?”王秀兰哭天抢地,“好好的孩子,怎么越治越重了?”
胡建国也急得满头大汗,突然想起一个人:“对了!我听说城南有个岐仁堂,坐堂的岐大夫医术高明,好多疑难杂症都能治好,要不我们去那碰碰运气?”
“都这时候了,只能这样了!”王秀兰抹了把眼泪,夫妻俩又抱着儿子,打车往城南赶去。
三、岐仁堂里见真章
岐仁堂坐落在一条老街上,门面不算大,但古色古香,门口挂着块黑底金字的牌匾,写着“岐仁堂”三个大字,透着一股厚重的历史感。推门进去,一股淡淡的药香扑面而来,让人心里顿时安稳了不少。
堂屋里摆着几张八仙桌和长凳,靠墙的药柜有一人多高,上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药斗,每个药斗上都贴着药材的名字。里间隐约传来咳嗽声和说话声,应该是岐大夫正在给人看病。
“请问,岐大夫在吗?”胡建国小心翼翼地问。
一个穿着白大褂,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从里间走出来,他是岐大夫的徒弟小周。“请问你们是来看病的吗?岐大夫正在接诊,稍等一下。”
“医生,我们孩子快不行了,能不能先给看看?”王秀兰带着哭腔说。
小周看了看胡文轩的样子,也吓了一跳,赶紧进去通报。不一会儿,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走了出来,他就是岐大夫。岐大夫穿着一件青色的长衫,面容慈祥,眼神却很锐利,一看就是个有经验的老中医。
“把孩子放到诊床上吧。”岐大夫的声音沉稳有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信服。
胡建国赶紧把儿子抱到里间的诊床上。岐大夫俯下身,仔细观察胡文轩的神色,又翻开他的眼皮看了看,然后伸出手指,搭在他的手腕上,开始切脉。
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胡文轩痛苦的呻吟声和岐大夫均匀的呼吸声。王秀兰和胡建国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盯着岐大夫的脸,生怕从他嘴里听到不好的消息。
过了好一会儿,岐大夫才松开手,又问王秀兰:“孩子发病前吃了什么?之前都用了些什么药?”
王秀兰赶紧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从儿子中午吃凉面、冰棒,到自己用藿香正气水、消食片,再到后来两位医生用的药,都讲得清清楚楚。
岐大夫听完,点了点头,又仔细看了看胡文轩的舌苔,然后对胡建国夫妇说:“你们别太着急,这孩子的病,我大概有数了。”
“岐大夫,我儿子到底是什么病啊?”王秀兰急切地问,“为什么用了那么多药都不管用,反而越来越重了?”
岐大夫笑了笑,说:“这就要从中医的辨证论治说起了。你们看,这孩子肚子硬痛拒按,还上吐下泻,看起来像是实证,也就是有东西堵在肚子里,或者有热邪在体内作祟。之前的医生用枳实、厚朴这类药通腑泄热,用芩连这类药清热,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对症的。”
“那为什么不管用呢?”胡建国不解地问。
“因为这只是表象,”岐大夫解释道,“《黄帝内经》里说:‘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意思就是说,有时候看起来像是实证,其实是虚证;有时候看起来像是虚证,其实是实证。这孩子就是典型的‘至虚有盛候’。”
“至虚有盛候?”胡建国夫妇面面相觑,听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岐大夫耐心地说:“这孩子平时身体就弱,也就是‘至虚’。夏天天气热,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