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岐仁堂里的"共存"之道(2 / 4)

加入书签

该活多大岁数活多大岁数。这说明啥?肿块和人能和平共处,就像院子里长了丛杂草,你不搭理它,它可能就那么长着;可你要是拿锄头使劲刨,刨得土都翻了,说不定杂草没除净,倒把好庄稼根刨断了。\"

\"那放化疗为啥会让肿块扩散?\"小周追问。

\"就像刚才说的刨杂草,\"岐大夫坐下喝了口茶,\"人身上本来有层'保护膜',就是阳气,能困住病邪。放化疗又伤阳气又伤正气,相当于把这层膜捅破了,病邪没了约束,自然就到处跑。西医说的那个'异常生长因子',按中医说就是阳气虚了,收不住邪气,邪气趁机作乱。\"

过了三天,后生又扶着李大爷来了。这次老汉精神头好了些,能自己慢慢走了。\"岐大夫,这药真管用,我爹现在能吃下小半碗粥了,也不怎么拉肚子了。\"后生脸上有了笑意。

岐大夫再搭脉,脉比上次沉实了些。\"舌苔也没那么腻了,\"他点点头,\"阳气有点回头了,下一步该温阳散寒,把肺里的寒气赶赶。\"

新方子是:附子15g(先煎),干姜15g,炙甘草10g,桂枝10g,细辛3g,五味子6g,法半夏10g,茯苓15g。\"这是四逆汤合了小青龙汤的意思,附子先煎一个钟头,别省时间,有毒性呢。\"岐大夫嘱咐,\"加了桂枝、细辛,能把肺里的寒痰化开,五味子收着点,别让阳气散得太猛。\"

他又对李大爷说:\"您咳嗽带血,我没加凉血的药,您这血不是热出来的,是寒邪把血冻住了,流不动才瘀出来的,得用温药化开,就像冬天河里的冰化了,水才能流得顺。\"

老汉这次说话有力气了:\"岐大夫,我信您,您说咋治就咋治。\"

小周在旁边记笔记,忍不住问:\"师父,为啥不用些软坚散结的药?比如三棱、莪术啥的。\"

\"时候不到,\"岐大夫摇摇头,\"现在他阳气还虚,就像炉膛里的火刚有点火星,你往里面扔块湿木头,火不就灭了?软坚散结的药大多是凉性的,或者耗气的,现在用,等于帮着寒邪欺负正气。得等他阳气足了,能吃能喝,身上不那么冷了,再慢慢加这些药,那时正气能扛住,才能跟肿块较劲。\"

又过了半个月,李大爷自己拄着拐杖来了。脸色红润了些,虽然还是瘦,但眼睛里有了神采。\"岐大夫,我现在一顿能吃一碗面条了,咳嗽也轻了,夜里能睡仨钟头了。\"他坐下时,腰杆比上次直了些。

岐大夫摸了摸他的手,虽然还凉,但不像之前那样冰手了。\"脉沉缓了,有劲儿了,\"他笑着说,\"阳气慢慢回来了,该给肿块加点'料'了。\"

这次的方子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加了阳和汤的几味药:鹿角胶10g(烊化),麻黄6g,白芥子10g,肉桂6g(后下)。\"鹿角胶是温肾的,肾是先天之本,得把根扶住;麻黄、白芥子能把肺里的痰瘀透出来,就像给窗户开条缝,让邪气得出去。\"岐大夫解释,\"还是那句话,不急着把肿块一下子除掉,先让它缩小点,别再长大,你能吃能睡,能下地走路,就算跟它和平共处了。\"

李大爷听了直点头:\"我现在想通了,不指望一下子好利索,能像正常人那样过日子就行。\"

旁边候诊的一个老太太插话:\"岐大夫,我家老头子也是这病,做了手术,没多久就扩散了,是不是手术不好?\"

\"也不能说手术全不好,\"岐大夫沉吟道,\"得看时机。就像家里进了贼,你得先看看自己有没有力气打,要是自己都病恹恹的,还非要跟贼硬拼,不是让贼打得更狠?手术、放化疗就像跟贼硬拼,得正气足的时候才能做,要是正气虚,拼完了自己也垮了。\"他指着诊室墙上的《素问》条文,\"你看这上面写的'寒邪客于小肠膜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