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岐大夫妙手化滞柔肝,岐仁堂里还君安康(2 / 5)

加入书签

里,时间长了就沤出霉来。人也一样,肝就像那树,总吃肥甘厚味,就像给树堆了堆烂叶子,再喝冰的,等于往上面泼冷水,这不就捂出湿热来了?\"

陈立听得入了神,这比喻比西医的\"脂肪堆积\"好懂多了。\"那...湿热困住肝,会怎么样?\"

\"肝主疏泄,就像家里的窗户,得常打开通风。\"岐大夫放下笔,耐心解释,\"湿热堵着,窗户就打不开了,气排不出去,就会胀;血也流不动,慢慢就瘀在那儿,所以您会疼。气不顺了,人就没精神,像泄了气的皮球;湿浊往上返,嘴里就发苦发腻。《黄帝内经》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这将军被湿热捆住了手脚,自然打不了仗喽。\"

陈立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这浑身的不舒服,根子都在这\"湿热\"上。他想起前阵子去西医那里,大夫只说让他少吃肉多运动,开了些保肝药,吃了半个月也没见好,反而觉得更乏力了。\"那您看...我这病能治吗?\"他眼里燃起些希望。

岐大夫笑了,眼角的皱纹像水波漾开:\"怎么不能治?不过得慢慢来。您这情况,得先把困住肝的湿热清出去,再理顺肝气,最后还得补补肝肾,让这'树'重新枝繁叶茂。\"他转身打开药柜,取出一个青花瓷罐,里面装着棕褐色的颗粒,\"这是化滞柔肝颗粒,是按古方改良的中成药,正适合您这症候。\"

陈立凑近看了看,罐子上的标签写着成分:柴胡、茵陈、苍术、白术、山楂、枸杞子...密密麻麻一长串。\"这里面的药,都是管什么用的?\"

\"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岐大夫示意他坐下,开始一桩桩讲解,\"您看这茵陈,《神农本草经》说它'主风湿寒热邪气',夏天河滩边常见,能把肝里的湿热像赶鸭子似的赶出去。配上柴胡就更好了,柴胡是疏肝的良药,就像给堵住的窗户开了条缝,让肝气能透透气。这两味药搭在一起,先给湿热找个出路。\"

他拿起一颗山楂,红彤彤的像颗小玛瑙:\"这山楂可不只是零食,《本草纲目》说它'化饮食,消肉积'。您不是爱吃肉吗?这山楂就像个清道夫,专管把肠胃里没消化的肉积化掉,还能活血,让瘀住的血动起来。\"说着把山楂递给陈立,\"您尝尝,酸中带甜,能开胃。\"

陈立把山楂放进嘴里,酸劲直冲鼻腔,他龇了下牙,随即觉得嘴里津液涌了上来,胃里的胀痛感又轻了些。\"这山楂还真管用。\"

\"这才刚开始呢。\"岐大夫又拿起几片苍术,断面黄白相间,带着股辛辣气,\"这苍术是燥湿的能手,像太阳晒湿地似的,能把中焦的湿浊烤干。配上白术就更好了,白术能健脾,《金匮要略》说'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强健了,就不容易生湿浊。您想啊,脾就像家里的清洁工,要是清洁工偷懒,垃圾不就堆成山了?\"

阿明在一旁帮腔:\"我爷爷以前总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这苍术白术,就是治湿的亲兄弟。\"

岐大夫点点头,又取出些枸杞子和旱莲草:\"清完湿热,还得补补肝肾。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就像树得靠根吸水才能活。这枸杞子是补肾的好东西,旱莲草呢,您看它断了会流黑水,黑色入肾,能滋阴。这两味药配上女贞子,三味合力,把肾水补足了,肝这棵树才能长得壮实。\"

陈立听得连连点头,这些药材看似平常,合在一起竟有这么多讲究。\"那这里面的大黄和决明子,是泻药吗?\"他有些担心,自己肠胃本来就弱,怕吃了拉肚子。

\"您别怕,这两味药在这里不是用来泻的。\"岐大夫解释道,\"大黄能通腑泄热,把肠胃里的湿浊通过大便排出去;决明子能清肝明目,还能润肠。《伤寒论》里说'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这里用少量大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