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岐大夫解产后少乳谜(1 / 6)

加入书签

第一章月子中心的\"枯井愁\"与一釜姜枣生化汤

秋分后的申城,梧桐叶刚染上金边,岐仁堂的竹帘却被一股焦虑的气息撞开。进来的是位裹着羊绒披肩的年轻妈妈,怀里抱着个襁褓,身后跟着愁眉不展的婆婆。

\"岐大夫,您快救救我儿媳吧!\"婆婆先开了口,声音带着哭腔,\"生完孩子都二十天了,奶水稀得像清水,孩子每天饿得直哭,奶粉换了好几种都不爱吃。\"

年轻妈妈王女士眼圈发黑,脸色苍白得像张宣纸,说话有气无力:\"我试过民间那个滋乳汤,喝了三天,奶水没见多,倒开始拉肚子,一天跑五六趟厕所,浑身没劲,现在看见药罐子就怕。\"

岐大夫先让王女士坐下,倒了杯温的生姜红枣水:\"别急,先暖暖身子。让我看看宝宝的小手。\"他轻轻握住婴儿的小手,指尖微凉,再看王女士的舌象,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边有明显齿痕,诊脉时脉象沉细而弱。

\"您这滋乳汤里是不是有知母、玄参这些苦寒药?\"岐大夫问道。

王女士点点头:\"是啊,老家亲戚给的方子,说喝了下乳快,还加了七孔猪蹄,可我喝完就觉得胃里凉飕飕的,吃啥都没味儿。\"

\"《脾胃论》讲'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岐大夫捋了捋胡须,\"你这症候,根本在于产后气血大亏,脾胃虚寒,就像地里的井水本就不多,还硬往下挖,结果没挖到水,反把湿泥翻上来了。\"

\"滋乳汤里的知母、玄参都是大寒之药,《神农本草经》说知母'主消渴热中',但你这不是热证,是虚寒。\"岐大夫取过纸笔,\"就像冬天用冷水浇庄稼,只会把根冻坏。你看你脉沉细、舌淡胖,都是脾阳不足的表现,误用苦寒药,伤了脾胃阳气,所以拉肚子、没力气,奶水自然更不足了。\"

婆婆在一旁直拍大腿:\"都怪我,非让她喝那些偏方,早该来找您啊!\"

\"产后体虚,最忌闭门造车。\"岐大夫开始写方子,\"清末傅青主创的生化汤,最适合产后理血清宫,我给你用李可老中医的加味生化汤,再稍作调整。\"

他边写边解释:\"当归一两,这是君药,《本草纲目》说它'血中之友',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就像给干涸的河道疏浚同时补水;川芎三钱,活血行气,让气血流动起来,像给堵塞的水管通渠;桃仁三钱,活血化瘀,把子宫里的瘀浊排出去;炮姜二钱,这是关键,温经散寒,恢复脾胃阳气,就像给冰冷的灶台生起小火炉;炙甘草二钱,调和诸药,兼补脾胃。\"

\"李可老中医加了益母草五钱、泽兰五钱,这两味药能加强推陈致新的作用,就像清洁工把河道里的淤泥清走;我再给你加黄芪一两、党参五钱,大补元气,气能生血,就像给水泵加大马力;炮甲珠粉冲服一钱,王不留行三钱,路路通通络下乳,但不用滋乳汤里的苦寒药,改用丝瓜络三钱,通络而不寒凉。\"

\"这药得用黄酒煎,黄酒温通血脉,能助药力;再加点生姜三片、红枣五枚,增强温脾胃的效果。每天一剂,先用三碗水加半碗黄酒,泡药半小时,文火煮成一碗,趁热喝,喝完盖被子发点小汗,别出大汗。\"

岐大夫又叮嘱:\"回去把滋乳汤全扔了,每天用小米粥加生姜、红枣、红糖煮着喝,脾胃暖了,气血才能生出来。还有,让宝宝多吸吮,就像井水越打越多,别总依赖奶粉。\"

三天后,王女士的婆婆喜气洋洋地来抓药:\"岐大夫,神了!喝第一剂药,拉肚子就止住了,胃里也暖和了。喝到第三剂,奶水明显多了,昨天晚上孩子终于能睡个整觉了!\"

岐大夫在原方基础上减了桃仁,加了当归至一两五钱、黄芪至一两五钱:\"now瘀血渐去,重点补气血。记住,产后百脉空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