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一捧百合解烦蒸(3 / 3)

加入书签

溏泄者却要慎用,正如《本草经疏》所言,‘中寒者勿服,以其性专降泄也’。”

李大妈听得入神,忍不住问:“大夫,我这病为啥叫‘百合病’呢?跟这花有关系吗?”

“自然有关。”岐大夫指着窗外药圃里刚冒出芽的百合苗,“你看这百合,一根茎秆上百片叶子同出一宗,正如人体百脉同归心肺。当心肺阴虚,百脉失养,就会出现‘意欲食复不能食,欲卧不能卧’的种种怪症,就像百合的根茎失去了水分,叶片自然会枯萎卷曲。用百合配伍生地,正是取其滋养百脉、调和阴阳之意。”

尾声:岐黄之道在临证

又过了几日,李大妈特意让女儿提着一篮自家种的青菜来谢岐大夫,老太太后背发热的老毛病已基本痊愈,晚上能睡上安稳觉了,胃口也开了。

岐大夫看着精神矍铄的李大妈,对围在诊桌旁的年轻学徒们说:“行医之道,贵在读经典、察病机、辨方证。像这百合病,若只看‘后背发热’就用清热药,或见‘虚象’就用温补药,必然南辕北辙。唯有细辨脉证,追溯《金匮》本源,方能识得‘百脉一宗’的病机关键。”

他拿起案头的《金匮要略》,翻开“百合狐惑阴阳毒”篇,缓缓道:“仲景先师言‘百脉一宗,悉致其病’,这‘一宗’二字最是紧要——人体百脉,皆本于心肺气血,心肺阴虚,则百脉失养,虚热内生。百合地黄汤以百合清润肺心,生地滋养肾阴,使金水相生,阴复热退,百脉自和。此乃‘治病求本’之典范也。”

夕阳透过窗棂,洒在药柜的铜拉手上,映出一片温暖的光晕。岐仁堂里,药香与暮色交融,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岐黄的智慧——那些深藏在古籍里的文字,并非冰冷的条文,而是活生生的临证指南,只要用心体悟,便能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出治愈的光芒。就像那一捧不起眼的百合,历经千年岁月,依然能解开现代人的“烦蒸”之苦,这或许就是传统中医的魅力所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