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柴胡桂枝解三焦,干姜栝楼化凝冰(3 / 3)

加入书签

阴阳的妙方。\"

他翻开《伤寒论》第147条:\"你看原文'往来寒热心烦',这'往来寒热'就是少阳枢机不利,'心烦'是郁热上扰,'小便不利'是三焦不调,'但头汗出'是阳气不能外达,只能上越。李婶的半边身疼,晓雯的面部痤疮,王先生的胁痛溲黄,都是这个病机的不同表现。就像同一棵树上结的果子,形状不同,根子却一样。\"

徒弟又问:\"那为什么治痤疮也能用这方子?跟脾胃有关系吗?\"岐大夫笑道:\"当然有关系。脾属中焦,是三焦水液代谢的枢纽。少阳郁热容易克脾土,脾阳虚又容易生痰湿,这就是'脾寒胆热'。你看方中桂枝、干姜温脾阳,瓜蒌根、牡蛎清胆热,其实也在调脾胃。就像治水要同时疏通上下游,还要加固河堤,道理是一样的。\"

这时,药房传来轻轻的叩门声,李婶的儿子举着个食盒进来:\"岐大夫,我妈喝了三服药,胸胁不堵了,小便也通利了,让我送点自家蒸的槐花包子。\"岐大夫接过食盒,对徒弟说:\"你看,方药对证,效如桴鼓。中医治病,关键在辨病机,不在辨病名。无论是《灵枢》说的手足少阳经,还是《伤寒论》说的少阳病,最终都要落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上。\"

尾声:药香里的时光

夜深了,岐仁堂的药香混着槐花味飘出巷口。徒弟收拾药渣时,看见岐大夫在医案最后写道:\"夫柴胡桂枝干姜汤,如春日之风,既解少阳之郁,又温三焦之寒;如秋日之雨,既清胆腑之热,又润脾土之燥。手足少阳,表里相应,一枢一渎,调则病愈。此非吾之私见,实《内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之活法也。\"

窗外的老槐树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着古老的医理。那面杏黄旗在夜风中舒展,旗角上的\"岐\"字,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像一个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在药香里静静流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