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火神驱寒化鹤膝,大剂温通起沉疴(3 / 4)

加入书签

还有薏苡仁的清润。第一剂药喝下去两个小时后,他正靠在沙发上,忽然觉得左膝盖先是一阵发麻,接着涌起一股暖流,从膝盖骨缝里往外冒,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麻热感才慢慢退去,随之而来的是一种久违的轻松。当晚,他竟然睡了个安稳觉,只在半夜疼醒一次,比之前减轻了大半。

第二天复诊,申立强的气色好了不少,虽然膝盖还是肿,但疼痛明显减轻。岐伯年诊过脉,沉弦之象稍缓,点头道:\"效不更方,原方再服三剂。记住,药要温透,不可凉服。\"

三剂药服完,奇迹发生了。申立强能扶着桌子慢慢站起来了,膝盖的肿胀消了三分之一,皮肤不再紧绷发亮,按下去有了弹性。最让他欣喜的是,疼痛只剩下轻微的酸胀,夜里能睡整觉了。

\"岐大夫,您这药真是神了!\"他走进诊所时,竟然能小步挪着走了,\"昨天我试着弯了弯膝盖,能屈到90度了!您看这肿,是不是小多了?\"

岐伯年仔细检查,肿胀处按之凹陷能缓慢恢复,舌下青筋颜色也淡了些。\"寒湿渐散,痰瘀渐化,但病根未除,不可停药。\"此次处方,他将川乌、附子各减至100g,加了鹿角胶15g(烊化),\"鹿角胶温补肾阳,生精益髓,能加快骨缝里的气血生化,就像给重建的河道加固堤坝。\"

又服五剂,申立强的膝盖已经消肿大半,能拄着拐杖出门了。他特意买了些云州特产的糖炒栗子送到岐仁堂:\"岐大夫,您看我这腿,能走路了!去医院......去那边看了,说那'水'少多了,不用抽水了。\"他差点说漏嘴,赶紧改成\"那边\",免得用了西医术语。

岐伯年看着他日渐康复,脸上露出笑容:\"病去如抽丝,尤其是这种沉寒痼冷之疾,更要耐心。接下来附子、川乌减至80g,加黄芪60g,党参30g,补补脾胃之气。脾主肌肉,脾气足了,关节周围的肌肉才能强健,稳住筋骨。\"

第四章:鹤膝回春凭气化,真火内旺自康强

前后共服十五剂药,历时二十余天,申立强的左膝竟然恢复得和正常膝盖差不多了。肿胀完全消退,皮肤颜色如常,屈伸自如,甚至能做下蹲动作。他特意回了趟老家,在田埂上走了几圈,村里人都惊得合不拢嘴:\"立强,你那腿不是要锯吗?咋好利索了?\"

他只是嘿嘿笑:\"遇到好中医了,从根上把寒气拔出来了。\"

这天,他特意穿了条新裤子来到岐仁堂,在诊室外走了几个来回:\"岐大夫,您瞧!我能小跑了!\"说着,真的在院子里小跑了几步,虽然还有点不自然,但比起初来时的佝偻模样,简直判若两人。

岐伯年为他最后一次诊脉,脉象沉取和缓有力,舌象淡红苔薄白,舌下瘀筋基本消失。\"病已去九分,剩下的一分要靠自己养。\"他叮嘱道,\"《脾胃论》说'脾胃为后天之本',你以后要忌生冷,少油腻,多吃些山药、红枣、小米粥,把脾胃养好。肾阳也要补,平时可以用枸杞子、菟丝子泡点水喝,冬天炖点羊肉汤,加些当归、生姜。\"

申立强连连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岐大夫,我一直想问,您用那么大剂量的乌头、附子,不怕上火吗?我喝了这么多天,咋没觉得口干舌燥呢?\"

\"这就是配伍的妙处了。\"岐伯年捋须而笑,\"你看方子里白芍用了60g,甘草30g,这是酸甘化阴,既能缓急止痛,又能制约附子的燥性,让阳气补进去而不燥烈。薏苡仁90g,量大而性微寒,能清热利湿,却又不伤脾阳,就像行军时带了粮草,既能打仗又不饿肚子。还有黑豆,除了解毒,本身也能补肾益精,阴中求阳。\"

他走到窗前,指着院子里的老槐树:\"你看那树,冬天靠根里的阳气过冬,春天阳气生发,才能抽枝长叶。人体也是一样,肾阳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