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得意的显庆帝(1 / 2)
有清流言官、各部重臣,通过东宫属官,或是迂回地向帝后进言,声称寻得了某本失传已久的孤本兵法、某位前朝大儒的亲手批注,或是精巧绝伦、益智醒神的机关玩具。
打着“为太子殿下进学略尽绵力”的旗号,实则试图投其所好,在太子心中留下个好印象。
更有那等自诩才智超群之辈,在一些经筵、或者陛下考教太子学问的非正式场合,故意在太子面前高谈阔论,纵论古今。
将一些有利于自身派系或家乡利益的政见,包装成金科玉律,企图在储君尚且稚嫩的心田中,早早埋下对他们有利的种子。
……
这些或明或暗的动作,如何能逃过显庆帝那双洞察秋毫的眼睛。
皇极殿内,他听着暗卫统领与太监总管王平忠、副总管刘有功事无巨细的禀报,嘴角始终噙着一抹高深莫测的冷笑。
“都想在朕的太子身上下注?
把宝押在未来?
好啊,朕倒要看看,朕的明渊,会如何应对这些糖衣炮弹。”
他并未出手阻拦,也未向思宁透露半分,只是如同一个置身事外的最高明的棋手,饶有兴致地观察着棋盘上这最新涌现的、围绕太子展开的微妙局势。
然而,令所有“下注者”感到挫败乃至心惊的是,他们那些自以为高明的手段,到了小太子卫明渊那里,竟如同遇到了一个无形而精准的过滤器。
对于那些被推到面前、试图与他建立“纯真友谊”的世家子弟,小明渊依旧是那副懒洋洋、对周遭人事不甚关心的模样。
除了维持储君必要的、无可指责的礼节性点头或简短回应外,他并不多看他们一眼,更遑论与他们嬉戏玩闹。
那份天生的疏离感,让所有试图靠近的热情都迅速冷却。
对于那些进献上来的“心意”,他会在请示过父皇母后后,只留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诸如复杂的九连环、新式的舆图或者确实罕见的典籍,并且会明确吩咐太子少监周安。
“按规制,酌情回赏,不可薄,亦不可厚,不欠人情。”
那份清醒与克制,完全不像一个六岁孩童。
至于那些在他面前夸夸其谈、试图“启蒙”他的大臣,他要么就安静地坐在一旁,黑白分明的眸子专注地看着对方,直到对方被看得心里发毛,自动消音。
要么,便会在对方长篇大论之后,用他那特有的、慢吞吞的、却清晰无比的奶音,提出一两个直指核心、甚至堪称犀利的问题。
例如,当某位大臣大谈减免某地赋税以显仁政时,他会问:
“若减免此税,国库岁入短缺之数,当从何处补足?
又或者,应该削减何处用度以填此缺?”
一句话,便让那位准备了一肚子仁德文章的大臣汗流浃背,再也无法将他视为一个可以随意灌输观念的懵懂幼童。
他就像一块拥有奇异磁极的磁石,自动排斥那些试图附着其上的政治杂质与精神毒素,却将那些真正有益的知识、开阔眼界的见解和实用的资源,不动声色地、贪婪地吸收进自己的世界里。
显庆帝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那份得意与骄傲,简直如同三伏天喝了冰酪,舒坦畅快得无以复加。
显庆八年九月某日,显庆帝批阅奏折都觉得格外顺心,哼着小曲便摆驾到了凝华宫。
踏入殿内,见思宁正拿着儿子近日临摹的字帖细细查看。
显庆帝脸上便忍不住绽开一个大大的笑容,挥手让身边宫人太监没都出去,自己凑上前去,语气带着几分卖弄。
“宁儿,你是没瞧见今日早朝后那出好戏!
都察院那个以‘梗直’闻名的李御史,仗着几分资历,又想在明渊面前兜售他那套‘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老调,说得是唾沫横飞,引经据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