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长城上的那个男孩(1 / 3)

加入书签

    北京的冬日,天空蓝得像一块透明的水晶,但阳光却没有丝毫温度。

    詹姆斯·安德森裹着厚厚的军大衣,脖子上挂着莱卡相机,呼哧呼哧地爬着八达岭长城。

    作为《时代》周刊派驻北京的摄影记者,他最近的日子过得很郁闷。

    能拍的东西太少了。除了千篇一律的街道、自行车流和穿着一样颜色衣服的人群,他很难找到什么能让大洋彼岸的读者感到兴奋的画面。

    “该死的天气。”詹姆斯嘟囔着,在烽火台的背风处停下来休息。他从背包里掏出早晨在北京饭店花高价买的一罐可口可乐。

    就在他准备拉开拉环的时候,一双乌溜溜的眼睛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个七八岁的华夏小男孩,穿着一身不合身的绿色旧军装,戴着一顶略显宽大的棉帽子,脸蛋被寒风吹得红扑扑的。

    他正躲在父母身后,好奇地盯着詹姆斯手里那个红色的铁罐子。

    在那个年代,外国人对于普通华夏人来说,就像外星人一样稀奇。

    詹姆斯笑了。他看出了孩子眼中的渴望——那不是对外国人的恐惧,而是对新鲜事物最纯粹的好奇。

    鬼使神差地,詹姆斯没有自己喝,而是走过去,蹲下身,把那罐可乐递到了小男孩面前。

    “给你的。”詹姆斯用生硬的中文说道。

    男孩愣住了,下意识地看向自己的父母。

    那一对朴实的华夏夫妇也显得有些局促,但看着外国记者友善的笑容,他们还是轻轻点了点头。

    男孩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个冰凉的红罐子。詹姆斯帮他拉开了拉环。

    “嘶”的一声轻响,冒出的白色气体把男孩吓了一跳,但他马上又被那种甜甜的气味吸引了。

    他试探着喝了一小口。

    碳酸气泡瞬间在口腔里炸裂,从未体验过的刺激感直冲鼻腔。

    男孩皱起了眉头,打了一个响亮的嗝,紧接着,他的脸上绽放出一个无比灿烂、毫无杂质的笑容。

    就在这一瞬间。

    “咔嚓!”

    詹姆斯的职业本能让他举起相机,按下了快门。

    镜头里,古老沧桑的长城烽火台,穿着绿军装的华夏男孩,手里鲜艳的红色可乐罐,以及那个因为味蕾受到“文化冲击”而绽放的纯真笑容。

    这一刻,历史与未来,东方与西方,封闭与开放,在一张底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