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废仙入佛十(1 / 2)

加入书签

在净土宗外门大比的第二轮考试上,徐景行以因果为纲,统摄了自力他力之争,将落脚点归于当下心念与觉性,他的观点,既契合佛法根本,又透出一种然的透彻,仿佛早已看穿了无数命运轨迹。

就比如万物皆循因果,苦厄亦为果报,欲得解脱,非是寻求一力承担或完全倚仗,而是明悟因果之链,于此生此刻,种清净因,断恶业缘,念起即觉,觉已不随,不执着于力之来源,只关注当下心念之抉择,心净则佛土净,心垢则众生垢这句话,让几位提问长老,皆沉默了片刻。

长老们相互对视了一眼后,眼中皆露出对他的惊异,神情里也满是对他的赞赏,因为他们觉得,徐景行这名新入门没多久的外门弟子,对佛法的理解,已然出了简单的是非对错,触及到了更本质的层面,其视角之独特,逻辑之严密,根本不像一个普通外门弟子所能拥有的。

最终,两关综合评定,徐景行以及其他九位通过考核的外门弟子,得以从外门晋升至内门。

戒律院座长老亲自宣布结果,声音传遍外门广场:“此次考核,以徐景行为的十人,降服心猿时,举重若轻,慧心独具,般若辩经上,亦能直指本源,见解拔,均准予他们晋升为内门弟子!”

话音落下,广场上先是一静,随即便爆出各种复杂的目光,有羡慕,有敬佩,也有难以掩饰的嫉妒,徐景行面色平静,他这个外门大比第一,于万众瞩目下缓缓起身,双手合十,向着诸位长老微微一礼,无喜无悲。

徐景行知道,现在外门众弟子对他投射过来的种种目光,不过尔尔,待他去了内门,得以接触净土宗核心传承真正拜师之时,投射在他身上的诸般视线,才是最复杂难辨的。

虽说净土宗上下都是佛门子弟,主修心性,但只要是人,都心有欲望,做不到彻底摒除七情六欲,因而徐景行看净土宗上下所有存在,都将他们当作拥有七情六欲的寻常修士,而不是寺庙里大殿上供奉的无悲无喜的泥菩萨看待。

………………

晋升内门,对于净土宗绝大多数的外门弟子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

徐景行的身份令牌,从木质的换成了温润的青玉材质,上面不仅刻有他的名字,还有一个小小的卍字佛印,象征着他内门弟子的身份。

他的居所,也从外门统一的院落,换到了内门区域内一座僻静的小型禅院内,虽然整体依旧简朴,但灵气却远比在外门时浓郁精纯,更适宜修行。

当然,更重要的是徐景行相较于在外门时,获得了接触净土宗真正核心传承的资格,在内门授经阁,一位专司传授内门功法的长老,亲自接见了他这个外门大比第一人。

长老目光如炬,仔细的将他探查了一番,似乎对他那迥异于常人的沉稳心境和奇特根基,略感讶异,许是看出来了些什么许是什么都没看出来,长老并未开口多问,只是对着徐景行颔道:“你慧根深种,心志坚凝,于外门考核已显峥嵘,既已入内门,当修习更高妙法,以期早登般若彼岸。”

长老先授予他的,并非某种具体的攻击术法,而是一部更为深奥的禅定根本经典《楞严经》里的一部分核心篇章,此经徐景行从前就随师父慧圆禅师读过,知道它号称破魔宝典,不仅详解更深层次的如楞严大定的禅定境界,更蕴含无穷智慧,能助修行者破除一切心魔幻象,坚固道心,照见五蕴皆空。

“外门《清净禅定经》乃筑基之功,令汝止念,《楞严》之要,则在于照见,于定中起观,观照身心世界如梦如幻,观照一切烦恼妄念之本源,从而真正契入空性智慧。”

许是良才美玉在前,长老忍不住开口,谆谆教导道。

紧接着,又传授了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精义给徐景行,此经强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破除一切执着,甚至包括对佛法本身的执着,以最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