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秋日养生需牢记:两不急,三不要,四不宜!(2 / 5)
>
秋季运动指南:
·选择温和运动: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最为适宜。这些运动能够活动筋骨,又不会过度消耗。
·控制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伤阴。可以佩戴心率监测设备,将心率控制在(170-年龄)次/分钟以内。
·选对运动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运动,避开清晨寒露。建议在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进行锻炼。
真实案例:45岁的刘女士为了减肥,秋季仍坚持高强度健身,结果出现心慌、失眠。中医诊断是运动过度耗伤阴液,调整运动方案后才好转。"现在我每天散步半小时,配合太极拳,体重反而更容易控制。"
运动小贴士:运动时随身带件外套,出汗后立即擦干,避免着凉。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温水,小口慢饮。
2.不要熬夜:早睡早起身体好
《黄帝内经》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作息方式。睡眠专家表示:"秋季日照时间缩短,人体褪黑素分泌会提前,早睡更符合生理规律。"
科学作息安排:
·最佳入睡时间:晚上9-11点(亥时),此时三焦经当令,最宜入睡。
·最佳起床时间:早晨5-7点(卯时),此时大肠经当令,适宜排便。
·午休要适度:20-30分钟即可,过长会影响夜间睡眠。
"我以前总是熬夜看电视,"王叔说,"现在按照周老师说的,十点前就睡,早晨六点起,整个人都精神了。连多年的便秘问题都改善了。"
改善睡眠质量:
·睡前温水泡脚15分钟,水温40℃左右
·卧室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50%-60%
·选择蚕丝被,保暖透气
·睡前可喝一小杯温牛奶
3.不要忧思过度:保持心情愉悦
秋天草木凋零,人容易产生伤感情绪,这在中医里称为"悲秋"。心理科医生解释:"这与日照减少影响血清素分泌有关,属于季节性情绪失调。"
化解"悲秋"方法:
·多晒太阳:早晨的阳光最能振奋精神,建议每天晒太阳30分钟。
·培养爱好:书法、园艺、音乐皆可,让注意力转移到喜欢的事情上。
·朋友聚会:多与乐观的朋友交流,积极情绪会相互感染。
·色彩调节:穿暖色衣服,用亮色装饰,视觉刺激能改善情绪。
真实案例:退休干部老陈每年秋天都情绪低落,后来参加了社区书法班,天天练字会友,再也不"悲秋"了。"现在每到秋天,反而是我最期待的时候,因为可以和书友们一起赏菊写字。"
专家建议:遇到不开心的事,可以到公园散步,或者找朋友倾诉,不要一个人闷在心里。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三、四不宜:守住健康底线
1.不宜过度贪凉:防寒保暖是关键
虽然"秋老虎"时天气还热,但已经不宜过度贪凉。中医专家提醒:"秋季寒气从脚生,一定要注意足部保暖。"
注意事项:
·少吃生冷:冰淇淋、冷饮要少吃,特别是早晨和晚上。
·不用凉席:立秋后就应该撤掉凉席,换上薄被单。
·少吹空调:适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不洗冷水澡:水温要保持在38-40℃,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我以前总爱喝冰镇啤酒,"王叔回忆说,"结果得了老寒腿。现在想想,都是贪凉惹的祸。现在改成喝温热的养生茶,关节再也不疼了。"
特别提醒:老年人、体弱者要特别注意脚部保暖,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建议穿棉袜睡觉,避免脚部受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