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秋季养生食疗:蜂蜜(3 / 5)

加入书签

果食用蜂蜜,很容易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影响血糖控制。如果实在想吃,必须在血糖控制稳定的前提下,严格遵医嘱确定食用量(通常每次不超过5克),并且要将蜂蜜的热量计入每日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中,同时减少其他主食或甜食的摄入。

-痰湿内盛、脘腹胀满、便溏者:慎用或暂停。中医认为,蜂蜜性质偏滋腻,容易加重体内的“湿气”。如果你的舌苔厚腻、嘴巴发黏、总是觉得身体沉重,或者经常脘腹胀满、吃一点东西就觉得撑,再或者大便稀溏不成形,说明体内有“痰湿”或脾胃运化功能较弱。此时食用蜂蜜,可能会让痰湿更重,腹胀、便溏的症状也会加剧,因此建议慎用或暂时停止食用。

-正在服用特定药物者:留意间隔。蜂蜜中的成分可能会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或代谢。比如,蜂蜜会减少对乙酰氨基酚(常见于感冒药中)的吸收,降低药效;还可能与红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结合,影响药物的抗菌效果。因此,如果你正在服用药物,建议在服药前后1-2小时内避免食用蜂蜜,或咨询医生、药师的意见。

-过敏体质者:初次尝试需谨慎。极少数人可能对蜂蜜中的花粉成分或蜂产品过敏,食用后可能出现皮疹、瘙痒、腹泻、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如果你是过敏体质,或者第一次食用某种蜂蜜(比如油菜花蜜、槐花蜜),建议先少量尝试(比如取1克左右含服),观察30分钟到1小时,确认没有过敏反应后再正常食用。

四、解锁秋日甜蜜:这样吃蜂蜜,效果翻倍!

将蜂蜜融入秋日生活,不需要复杂的步骤,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让它的滋养效果翻倍。以下几种简单又实用的蜂蜜食用方式,适合不同场景和需求,不妨试试看:

1.最经典:温蜂蜜水

这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蜂蜜食用方式,几乎适合所有需要缓解秋燥的人,而且能根据饮用时间调整效果:

-方法:取1-2勺纯天然蜂蜜(约10-20克,具体用量可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调整),放入杯中,加入40-60c的温水(用手摸杯子外壁,感觉微温不烫即可,绝对不能用沸水),搅拌均匀后即可饮用。这里要特别提醒:沸水会破坏蜂蜜中的活性酶(比如葡萄糖氧化酶)和部分维生素,让蜂蜜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所以水温一定要控制好。

-功效:如果在晨起空腹时饮用,能快速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唤醒肠道蠕动,帮助排出宿便,让身体从早上就保持水润;如果在睡前1小时饮用,能滋润咽喉,缓解夜间干咳,还能帮助放松神经,搭配温牛奶一起喝,安神助眠的效果会更好。

-秘诀:喝温蜂蜜水时不要猛灌,最好小口慢饮,让蜂蜜水充分接触咽喉黏膜,这样能更有效地缓解喉咙干燥;如果喉咙特别干,还可以含一口蜂蜜水在口中,停留3-5秒后再咽下,滋润效果会更明显。

2.秋梨膏:润肺止咳的黄金搭档

梨是秋季的应季水果,中医认为梨“性寒味甘”,能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与蜂蜜搭配,润燥止咳的效果会“1+1>2”,是秋季润肺的“黄金组合”。自己在家制作简易版秋梨膏,既卫生又实惠:

-自制简易版:

1.准备雪梨2-3个(尽量选水分足、甜度高的),洗净后去皮去核,切成1厘米左右的小块(如果喜欢细腻的口感,可以去掉梨皮;如果想保留更多膳食纤维,也可以带皮制作)。

2.将梨块放入无油无水的不锈钢锅中,加入少量清水(刚好没过梨块底部即可,梨在熬煮过程中会出很多水,加水过多会延长熬煮时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熬。

3.保持小火熬煮1-1.5小时,期间要不时搅拌,避免梨块粘锅底。直到梨肉变得软烂透明,汤汁浓稠到能挂在勺子上(用勺子舀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