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关键时刻!(3 / 4)
、辛辣、海鲜发物;避免剧烈运动和大量出汗;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如有灼热疼痛难忍或起大水泡,及时取下。皮肤有破损、感染、过敏、发热、孕妇及特殊疾病者慎用或禁用。务必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
2.三伏灸(艾灸):
原理:点燃艾条产生的温热刺激和药力,通过经络腧穴传导,温通气血、扶正祛邪。
常用灸法:隔姜灸(温中散寒力强)、温和灸(最常用)、督脉灸(铺灸,温补督脉阳气效果显着)。
适用人群:与三伏贴类似,尤其适用于阳虚怕冷、寒湿痹痛、宫寒痛经、慢性腹泻、免疫力低下者。
注意事项:防止烫伤;阴虚火旺、实热证、皮肤敏感者需谨慎;空腹、过饱、极度疲劳时不宜;需专业人士操作或指导。
3.三伏补(内服调理):
时机:适用于体质明显偏颇(如严重脾肾阳虚、气血不足),单纯外治力量不足者。需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辨证论治后开具个体化膏方或汤剂。
原则:以\"清补\"为主,即在祛暑湿的同时,温而不燥地补益。常用药物如黄芪、党参、太子参、麦冬、五味子、黄精、山药、莲子、芡实、陈皮等配伍组合。切忌盲目进补大温大热或滋腻碍胃之品。
五、不同人群的三伏养生要点
1.办公室空调族:
主要问题:长时间低温环境,寒邪直中;久坐不动,气血不畅,湿气内生。
对策:
空调温度调高,备好披肩、外套护住颈肩腰腹。
定时起身活动(每小时5-10分钟),做做伸展。
午后可冲泡姜枣茶或陈皮普洱茶驱寒暖胃。
下班后适度运动出微汗排湿。
睡前温水泡脚(可加艾叶、生姜)。
2.户外工作者\/体力劳动者:
主要问题:暑热耗气伤津严重;出汗多易电解质紊乱;烈日曝晒易中暑。
对策:
避开正午高温时段作业,利用早晚凉爽时间。
及时、足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淡盐水、运动饮料稀释喝)。
戴遮阳帽,穿宽松透气浅色衣物。
随身携带人丹、十滴水、风油精等防暑药品。
饮食保证能量和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
3.老年人:
主要问题:阳气本虚,调节能力差;易受暑湿侵袭,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脾胃功能弱,苦夏明显。
对策:
防暑降温是首位,但更要严防空调冷风、冷饮。
饮食务必清淡、软烂、易消化,少食多餐。
晨练宜选凉爽时段,动作舒缓(如太极拳、散步)。
保证饮水,即使不渴也要少量多次喝。
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
三伏贴\/灸是很好的选择,但需医生评估体质。
4.儿童:
主要问题: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易生积食、腹泻;肺常不足,易感外邪(空调病、呼吸道感染)。
对策:
严格控制冷饮、冰激凌,水果适量常温吃。
空调温度宜高(27-28°c),避免直吹,睡觉盖好肚子。
饮食清淡营养,避免过饱伤脾。
保证充足睡眠,作息规律。
可选择小儿推拿(如捏脊、摩腹)保健。三伏贴需选择儿童专用配方,时间短,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六、三伏养生的常见误区与提醒
1.误区一:三伏天就要拼命出汗排毒?
正解:适度出汗有利排湿散热,但\"汗为心之液\",过度出汗会导致气阴两伤,反而虚脱。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