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敦煌飞天”的灵感(2 / 2)
参考下,比如在飘带的星空蓝里加一点‘感光丝线’,阴天是淡蓝,晴天会变深蓝,更有层次感。”
苏晚接过陆时砚递来的资料,里面是厚厚的照片和数据,详细记录了敦煌不同时段的光线变化,甚至标注了适合织锦的感光丝线品牌和色号。她抬头看向陆时砚,眼里满是笑意:“你连感光丝线都想到了,也太细心了吧?”
“只是刚好看到资料,觉得对你有用。”陆时砚避开她的目光,耳尖却悄悄泛红,“晚上别熬太晚,我让厨房做了你喜欢的莲子羹,在纸袋里,趁热喝。”
苏晚拿起纸袋,里面的保温桶还冒着热气,打开一看,莲子羹里还卧了个溏心蛋——是她之前随口提过的“熬夜补身体的吃法”,没想到他记在了心里。
“谢谢。”苏晚低头喝了一口,甜意从舌尖暖到心里。
陆时砚看着她的侧脸,又看了看桌上的样品,轻声说:“你把敦煌的美织活了,比任何博物馆的展品都更有温度。”
这句话像一颗定心丸,让苏晚更坚定了做“敦煌飞天”系列的决心——她要让传统不是躺在玻璃柜里的标本,而是能穿在身上、融入生活的美。
天色渐渐暗下来,工作室的灯全部打开,暖黄的灯光洒在设计稿和样品上,金线银线泛着柔和的光。苏晚把感光丝线的资料递给周绣娘:“明天咱们试试这种线,争取让飘带的颜色能随光变化,效果肯定更惊艳。”
周绣娘接过资料,点头应着:“好!我明天一早就去联系供应商,保证不耽误工期。”
陆时砚看了看时间,对苏晚说:“不早了,我送你回家,设计稿明天再完善也不迟。”
苏晚却摇摇头,把莲子羹放在一边:“我想把箜篌纹样再调整下,披肩的里层还要加个小口袋,能装口红之类的小物件,实用又不破坏设计。你先回去吧,我忙完自己打车。”
陆时砚没走,只是拉了把椅子坐在旁边,拿出手机处理工作:“我等你,刚好有份文件要签。”
工作室的灯光下,苏晚趴在桌上画着纹样,陆时砚坐在旁边处理工作,偶尔抬头看她一眼,眼里满是温柔。窗外的夜色渐浓,室内的暖光却像一团小火,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