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敦煌飞天”的灵感(1 / 2)
苏晚盯着设计稿上的飞天面部,笔尖悬在纸上迟迟没落下——连续画了三版,要么面部线条太细,织锦根本无法呈现;要么五官太写实,失去了敦煌壁画的朦胧意境。她烦躁地揉了揉太阳穴,把设计稿推到一边:“不行,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小林凑过来,看着画废的稿子,小声说:“苏总监,要不咱们用印花?把面部印在织锦上,既能保证细节,又不用纠结织法。”
“绝对不行!”周绣娘刚好端着丝线过来,听到这话立刻反对,“织锦的价值就在于‘织’,用印花跟普通面料有什么区别?咱们不能为了省事丢了根本!”
两人又要争执,苏晚却突然起身,走到书架前翻出顾老给的《敦煌壁画纹样集》。指尖划过泛黄的书页,一张“线描飞天”照片突然吸引了她——壁画上的飞天没有清晰五官,只用水墨勾勒出眉眼的弧度,脸颊处留着大片空白,却透着一股灵动的仙气。
“留白!”苏晚猛地拍手,“咱们不用织出完整五官,用金线勾个眉形,银线描个唇线,脸颊留白,让看的人自己想象,这不就是敦煌的意境吗?”
她拿起笔,在新的设计稿上快速画起来:飞天的眉眼用极细的金线(线径0.1mm)织出上扬的弧度,唇线用淡粉银线轻轻带过,脸颊和额头完全留白,搭配之前确定的星空蓝飘带,整个人像从云雾里飘出来的一样。
周绣娘凑过来,看着设计稿眼睛一亮:“这招妙啊!留白比写实更有味道,还省了织细线条的麻烦,金线银线又显高级,一举两得!”
小林也点头:“对哦!现在年轻人就喜欢这种‘有想象空间’的设计,拍照时侧脸对着光,金线眉形会反光,肯定出片!”
苏母这时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小盒外婆留下的老绣线:“晚晚,你看这盒‘云丝银’,颜色跟你设计稿上的唇线刚好匹配,用这个织,比新线更有质感。”
苏晚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的银线泛着淡淡的粉光,摸起来比普通丝线更软:“这线太适合了!外婆的手艺连丝线都这么讲究,咱们可不能丢了这份细致。”
苏父也走过来,手里拿着织机调试记录:“王总那边的织机我已经试过了,刚好能织0.1mm的金线,下午就能把小样品织出来,你放心。”
团队的默契像一股暖流,让苏晚心里踏实极了。她把设计稿铺在会议桌上,开始分配细节任务:“周绣娘负责调试金线银线的张力,保证眉眼线条不断线;小林联系摄影师,提前准备拍摄方案,突出留白和星空蓝飘带;爸和妈帮着整理老绣线,看看还有没有能用的宝贝;我来完善披肩的箜篌纹样,争取今天出全稿。”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工作室里又恢复了忙碌又有序的节奏——周绣娘在织机上试织金线,小林对着设计稿查拍照姿势,苏父苏母在整理老绣线,苏晚则趴在桌上,把箜篌纹样简化成曲线,藏在披肩里层的云纹间隙中。
傍晚六点,第一批小样品织好了——米白的织锦底料上,金线眉形泛着柔和的光,淡粉银线唇线若隐若现,星空蓝飘带里藏着细金线,轻轻晃动时,像有星光在飘带上流动,箜篌纹样则在披肩内侧,翻开才能看见,细节感拉满。
“太好看了!”小林拿着样品,对着窗户拍照,“你看,阳光照在金线上,眉眼像在发光,留白的脸一点都不突兀,反而更仙了!”
苏晚刚想拿出手机拍给顾老看,玻璃门就被推开,陆时砚提着一个纸袋走进来,身上带着晚风的凉意:“我听秦峰说你们今天试织样品,特意绕过来看看。”
他走到桌前,拿起样品仔细看了看,指尖轻轻抚过金线眉眼:“留白的想法很妙,比我想象中还好。对了,我托敦煌研究院的朋友找了份‘飞天光影资料’,里面有不同光线飞天壁画的效果,你可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