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千阳山叙话(1 / 4)

加入书签

王尚书在千阳山一干就是一个多月,雇佣了很多千阳山附近田地较少的农民,帮忙种果树,以桃、李为主。

又以价值两万贯钱的福利水果,跟左卫麾下外府借了些兵,在果林外围,垛起土墙,在土墙内外,种上无数的花椒树。

果树的经济价值高,就要防着孩子淘气,春折一枝花,秋少十数果。

还要防着周围没出息的闲汉来捣乱,或破坏,或偷盗。

山地种的现在不过是小树苗,不遮挡阳光,树下照样种庄稼和蔬菜。

今年春天种南瓜、番薯,到了秋后种冬小麦,就是种收时要小心些,别碰着果树苗。

这些产品,优先供应千阳的厨房。

当王尚书拿着账本让王院长签字,王院长细看时,老爷子眼睛睁大,怎么投进去这么多钱呢。

而且,至少要三四年投资养护,才能有出息,这三四年可咋办呢?

王尚书早和妹妹商量过了,在果子能收之前的三四年,每年由王尚书负责千阳的开销。

现在千阳大约有二百多名教职工,有朝廷编制的大约二十六名,多是大儒和六艺讲师,他们的俸禄由朝廷提供。

其他没有编制的,多是后勤和安保人员,领班每月工钱一贯钱,下属每人工钱六百至九百文。

学院大约有一千一百名学生,每人每年的学费是六百贯至一百二十贯钱不等,吃住费用每人每月是十贯至二贯不等。

学子们天南地北各地都有,大多数家境条件优渥,少数是寒门学子。

有极个别成绩优秀的,学院还免了学费,补助食宿费用。

王尚书建议平常读书累了,就到田里帮忙干点活儿。

干得好的,记下工分,工分累计多了,给奖励。

王尚书还许诺,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给助学金。

王院长酸溜溜地道:“你对学子尚且优待如此,对自己的亲弟弟妹妹视若无睹,为了什么呀?”

王尚书摇摇头:“王院长,您两个庶子的水平也就那样了,这辈子您是借不着他们光了。

不过,您的学生中肯定有出息的,说不得以后就有用了。

这样吧,您两个庶子在国子监也是混日子,就把王善长调过来做您的助手,您多带带他,等您告老之后,咱活动一下,让他接手院长职位。

太后当年许诺,千阳的院长待遇等同于国子监祭酒,从三品呢,而且听着还有学问。

王善识也调过来,做个典簿,正好管着的财务和山下的果树园子。

虽然是平级调动,可是油水大多了。

这人有钱了,再懂跟上级关系打好,说不定就升职了。”

王院长听了,思忖半天,觉得有道理。

两个庶子学问一般,还有点老实过头,不如放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安全。

现在再看王尚书,就顺眼了,说话也好听多了:“善先,还是你有见识。

老夫回头就找张老去说说,好像他跟你还是邻居呢,肯定会给面子。”

王尚书道:“咱们几家都在同一坊内,都算是邻居。

张老大人清高得很,一般不跟邻居来往。

您要登他的门,拿些书籍和文化用品吧,可别拿金银俗物。”

王院长瞪王尚书一眼:“就你知道得多,老夫跟他认识近三十年了,他什么德性谁不知道。

拿书籍和文化用品,他更不稀罕,他自己当国子监祭酒,朝廷年年新书,会送到国子监一大批,的笔墨纸砚更是用不完,他们家里全是这些东西。

他自己书画是一绝,同事、学生、朋友送的本朝名人书画或自绘书画一大堆,肯定不大稀罕。

当然,前朝名家的字画他喜欢,可老夫也买不起呀,更不可能送给他。”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