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既生云,何生默!(下)(3 / 4)
当然,任何创新都需要边界。
阿里始终认为,金融的核心是风控,科技的底线是责任。
我们建立了覆盖 10亿用户的信用体系,通过大数据识别潜在风险,对过度借贷行为进行预警;我们在产品设计中强制嵌入“还款提醒”功能,在用户可能逾期时主动干预。
这正是科技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既不因噎废食,也不放任自流。
我们这些努力不应该被某些媒体抓大放小,刻意忽略,这是不公平的。
说到“合规”,我想强调的是,合规不应成为抑制创新的枷锁。
当我们讨论贷款是否“理性”时,不能忽视一个基本事实:华夏有 6亿人月收入不足 1000元,他们的金融需求往往被传统机构忽视。
如果因为少数人的非理性行为,就否定普惠金融对多数人的价值,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包容”。
那么某些人的言论是否存在前后矛盾呢?
这让我想起支付宝刚出现时,我们跟各大银行洽谈,却无人愿意参与。
当时做支付体系,我们冒着极大风险——但我们不做,华夏的电子商务就没有前途。
也是在达沃斯,我明白了什么是领导力:领导力意味着责任。
当时我就信念笃定:若将来出现任何问题,我老马一力承担!
这一次花呗的出现也是如此,我相信依旧会取得成功。
变革往往需要付出代价,没有既要又要的好事!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最难的。
后来大家也都清楚了,其他企业大树好乘凉,但有的个别企业不能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更多华夏的声音,而在有些人眼里,只盯着国内这一亩三分地。
我觉得这样很不好。
阿里愿意与行业同仁一起,推动建立更清晰的标准——什么是合理的信贷需求?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但这个过程需要倾听来自同行、来自市场、来自用户多方面的声音,而非用单一标准划线。
各位朋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考场里,没有标准答案。
有人擅长用技术搭建框架,有人更愿意为框架里的人提供温度。
阿里或许不是最完美的答卷者,但我们始终相信:当创新以普惠为初心,以经济发展为导向,每个企业的探索都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