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既生云,何生默!(下)(2 / 4)

加入书签

bsp; 刚才谈到包容性增长,我们首先要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包容”?」

    说到此处,马云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以手势强化概念:

    「在我看来,它不仅是让技术触达更多人,更重要的是为不同阶层、不同认知的群体提供选择的权利。

    支付宝的出现,让偏远山区的农民第一次用上便捷的支付工具,不必再为携带现金奔波。

    这些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包容性增长,需要尊重人性的多样性——有人擅长规划未来,有人更关注当下需求,而技术的使命是服务这些需求,而非评判对错。

    立场不同,对错的标准也不一样,所以讨论这些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那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情呢?

    那就是阿里从创立之初就坚信的理念:普惠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让 80%的普通人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我们的电商平台帮助超过1000万中小企业走向市场,其中 60%来自县域地区;

    我们的网站每天有上亿买家在浏览。

    我们为华夏直接或间接创造了就业岗位有1400万。

    公司也从最初的18人,发展到如今的5万人。

    十五年前,我们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并非多了不起。

    我希望十五年后,人们看不到阿里巴巴,看不到淘宝,因为它们会化为无形而存在。

    就像十五年前我还要讲电子商务,十五年后人们会彻底忘记这个词!

    正如现在没人会把电力当做高科技……」

    说到这里,老马故意停顿,端起水杯战术性喝水。

    视线所及之处,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牢牢吸引,尤其是陈默渐渐严肃滴表情,令他的状态愈发从容,继续慷慨陈词: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交织的今天,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迭代的速度,而是如何在创新与风险之间找到平衡。

    刚才有人说,金融创新应当谨小慎微,但我们不能忘记,几十年前,信用卡刚出现时也被质疑“鼓励超前消费”,可如今它已成为现代经济的基础设施。

    花呗的诞生,初衷是为了让信用成为每个人的资产,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因为缺乏信贷记录而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服务,但他通过按时还款积累的信用,恰恰是社会对奋斗者的认可。

    我们倡导的“适度超前”,本质上是让人们有机会用未来的确定性,对冲当下的不确定性,这些难道不是值得鼓励的理性选择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